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驼马(駝馬)
亦作“駞马”。
(1).骆驼和马。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侦谍不敢东窥,驼马不敢南牧。”周书·异域传下·高昌:“﹝ 高昌国 ﹞多沙磧,道里不可準记,惟以人畜骸骨及駞马粪为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小説载 明皇 自 蜀 还京,以驼马载珍玩自随。” 清 朱琦 《新铙歌·林丹汗》:“叛者多,莫敢何。驼马弥山翻倒戈, 兴安 乱石青峨峨。”
(2).驮运货物之马。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二十六日,驼马前发,余饭而出旧城西门。”
《國語辭典》:驼背(駝背)  拼音:tuó bèi
背部弯拱。
《國語辭典》:铜驼陌(銅駝陌)  拼音:tóng tuó mò
古时洛阳有铜驼街,冠盖云集,繁荣豪华。据说有二铜驼在宫外四叉路口,夹路相对,故当时称为「铜驼陌」。后遂以铜驼陌比喻最繁华的街道。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四季里常开不断花,铜驼陌纷纷斗奢华。」简称为「铜街」。
《漢語大詞典》:铜驼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故 洛阳城 中。以道旁曾有 汉 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 晋 陆机 《洛阳记》:“ 洛阳 有 铜驼街 , 汉 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 外集众贤, 铜驼陌 上集少年。’”
《漢語大詞典》:驼蹄(駝蹄)
亦作“駞蹄”。 骆驼之蹄足。加工后可为珍馐。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马上寄蒋颖叔》之一:“剩与故人寻土物,腊糟红麴寄駞蹄。” 元 耶律楚材 《用前韵送王君玉西征》之一:“清茶佳果饯行路,远胜浊酒烹駞蹄。”
《漢語大詞典》:驼酥(駝酥)
亦作“駞酥”。
(1).指骆驼乳酿制的酒。 宋 范成大 《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单叶御衣黄》诗:“舟前鹅羽映酒,塞上駞酥截肪。” 明 王世贞 《寄耿中丞子承》诗:“最是驼酥争捧处,不妨飞捷醉中题。”
(2).驼脂。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驼酥割罢行酥酪,又进椒盘剥嫩葱。”
《漢語大詞典》:驼铃(駝鈴)
系挂于骆驼颈下的铃铛,随骆驼的行动而作响。 元 马祖常 《河湟书事》诗之二:“ 波斯 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沈凯 《古玛河春晓》第一章:“过去,在这条古商道上,终年驼铃丁冬,商队不断。”
《骈字类编》:马驼(马驼)
唐 杨达 明妃怨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
《韵府拾遗 歌韵》:辽史西夏纪夏国遣使进马驼元昊请伐宋不从
《漢語大詞典》:驼褐(駝褐)
亦作“駞褐”。 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五:“﹝ 昭宗 ﹞宴於 寿春殿 , 茂贞 肩舆,衣駞褐,入 金鸞门 ,易服赴宴。咸以为前代跋扈,未有此也。”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駞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 宋 汪元量 《燕山送黄千户之旴江》诗:“来时雨雪侵驼褐,归日风云蔼駟车。”
分類:驼毛衣服
《骈字类编》:驼鸣(驼鸣)
唐 韩愈 征蜀联句 椎肥牛呼牟,载实驼鸣𡇼。
金 周昂 北行二首 其一 卸鞍休马倦,解橐罢驼鸣。
《漢語大詞典》:紫驼峰
1.亦作"紫駞峯"。
2.骆驼背上的肉峰,内贮大量脂肪,古人列为珍贵食品。
《漢語大詞典》:驼羹(駝羹)
用驼峰或驼蹄做的羹。 清 吴伟业 《雪中遇猎》诗:“金鵞箭褶袍花溼,挏酒驼羹马前立。”
分類:驼峰
《漢語大詞典》:鸣驼(鳴駞,鳴駝)
指骆驼。駞,同“ 驼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后魏 孝文帝 定四姓, 陇西 李氏 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駞,倍程至 洛 时,四姓已定讫,故至今谓之‘駞李’焉。”太平广记卷一八四引朝野佥载·李氏作“鸣驼”。
分類:骆驼
《漢語大詞典》:鸣驼
1.指骆驼。駞,同"驼"。
分類:骆驼
《骈字类编》:驼山(驼山)
明一统志驼山注在青州府城西南八里以形似名山阴有龙湫上有龙祠祷雨辄应
又驼山在太原县东北三十五里状如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