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骂 → 嗎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谓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宋 黄庭坚 《东坡先生真赞》之一:“ 东坡 之酒, 赤壁 之笛,嬉笑怒駡,皆成文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东坡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漢語大詞典》:嘻笑怒骂(嘻笑怒駡)
(1).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駡,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
(2).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 清 冯班 《纯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駡,自是 苏 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
(3).嘲弄辱骂。 于敏 《西湖即景》:“他对权贵嘻笑怒骂,对平民扶危济困,就是在传说中被神化了的 济颠 僧。”参见“ 嘻笑怒駡 ”。
《國語辭典》:嬉笑怒骂(嬉笑怒罵)  拼音:xī xiào nù mà
1.指人取笑嘲讽、怒斥责骂的各种感情及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只能生个恐惧心,生个忧愤心,那里还有工夫去嬉笑怒骂呢?」
2.比喻写作不拘定格,能任意表现。《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國語辭典》:笑骂从汝(笑罵從汝)  拼音:xiào mà cóng rǔ
对于对方的讥笑辱骂无动于衷。《宋史。卷三二九。邓绾传》:「乡人在都者皆笑且骂,绾曰:『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国语辞典》:拍案怒骂(拍案怒骂)  拼音:pāi àn nù mà
用手拍桌子大声叫骂,形容非常愤怒。如:「拍案怒骂不是解决事情的方法,你该冷静下来。」
《国语辞典》:连说带骂(连说带骂)  拼音:lián shuō dài mà
既说又骂。有咄咄逼人的意味。如:「他一时之间,气急败坏,连说带骂,让人有些畏惧。」《红楼梦》第六一回:「司棋连说带骂,闹了一回,方被众人劝去。」
《国语辞典》:骂毛延寿(骂毛延寿)  拼音:mà máo yán shòu
戏曲剧目。西汉故事戏。叙述汉朝毛延寿投降匈奴,献出昭君图,致使昭君出塞和番,苏武出使被囚,诸事皆由毛延寿引起,汉元帝痛骂他的故事。
《国语辞典》:骂爷骂妈(骂爷骂妈)  拼音:mà yé mà mā
胡乱咒骂。如:「他在外面吃了亏,一回来就骂爷骂妈,咒骂个不停。」
分类:胡乱咒骂
《国语辞典》:骂坐灌夫(骂坐灌夫)  拼音:mà zuò guàn fū
形容为人鲠直敢言。参见「灌夫骂坐」条。宋。沈瀛〈减字木兰花。人无常止〉词:「刚而使酒。骂坐灌夫忘客寿。」
《国语辞典》:谩骂叫嚣(谩骂叫嚣)  拼音:màn mà jiào xiāo
乱骂乱吼。如:「就算对他怎么谩骂叫嚣,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分类:乱骂
《国语辞典》:千咒万骂(千咒万骂)  拼音:qiān zhòu wàn mà
百般咒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那妈妈怒色不解,千咒万骂。」
分类:百般咒骂
《国语辞典》:贺后骂殿(贺后骂殿)  拼音:hè hòu mà diàn
戏曲剧目。故事叙述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弟赵光义即位,太祖皇后贺氏以夫死因不明,王位继承不合法制,携子德芳上殿,痛责光义。光义谢罪,乃赐贺氏上方宝剑,准贺氏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并加封德芳为八贤王。或称为《骂殿》、《烛影计》。
《国语辞典》:击鼓骂曹(击鼓骂曹)  拼音:jí gǔ mà cáo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孔融推荐的处士祢衡因不受曹操礼遇,而反唇激骂,曹操欲故意羞辱之,命其在元旦宴时为鼓吏,祢衡乃击鼓怒骂曹操。后曹氏派其往说刘表,欲借刘表之手杀之。
《国语辞典》:骂人不吐核(骂人不吐核)  拼音:mà rén bù tǔ hé
比喻骂人不带脏字。《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且是骂人不吐核,动手动脚便来拖。」
分类:骂人
《国语辞典》:骂人如奴婢(骂人如奴婢)  拼音:mà rén rú nú bì
如同对待奴仆般的咒骂折辱他人。比喻应对不合礼法。《史记。卷九○。魏豹传》:「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