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看验(看驗)
察看检验。《水浒传》第二二回:“﹝ 阎婆惜 ﹞身边放着行兇刀子一把,当日再三看验得,係是生前项上被刀勒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宋高宗 建炎 ﹞四年,忽有一女子诣闕自陈,称是 柔福公主 ,自虏中逃归……颁詔令旧时宫人看验,个个説道:‘是真的,一些不差。’”《说岳全传》第九回:“这里弟兄五人,坐下饮酒。 岳大爷 只把 宗留守 看验演武之事:説了一遍。”
分類:察看检验
《漢語大詞典》:审验(審驗)
审查核实。韩非子·主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三:“臣读至此亦窃疑之,然以其本正如此,不敢改易,尝以针穿记其侧,乞宣正本审验。”
《國語辭典》:检验(檢驗)  拼音:jiǎn yàn
1.检查勘验。如:「检验伤痕」、「卫生检验」。
2.进行产品品质管制时,应用各种试验、量度工具与方法,查验产品的特性,以与规定的标准相比,决定其是否合于规格。
《國語辭典》:按验(按驗)  拼音:àn yàn
验覈其事,而治其罪。《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事下御史丞按验,有此数事,以结延年,坐怨望非谤政治不道弃市。」也作「案验」。
分類:查验
《國語辭典》:应验(應驗)  拼音:yìng yàn
呈现效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当时有一个女巫,专能说未来事情,颇有应验。」《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若像起课先生,琐屑小事,言之凿凿,应验的原也不少,也是那只叫做术数小道,君子不屑言。」
《漢語大詞典》:覆验(覆驗)
重新审理;覆核。新唐书·李峤传:“会 来俊臣 构 狄仁杰 、 李嗣真 、 裴宣礼 等狱,将抵死,敕 嶠 与大理少卿 张德裕 、侍御史 刘宪 覆验。”
分類:重新审理
《國語辭典》:案验(案驗)  拼音:àn yàn
考验其事,而治其罪。《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欲案丞相,恐其不审,乃使人案验三川守与盗通状。」《汉书。卷七四。丙吉传》:「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也作「按验」。
分類:查询验证
《國語辭典》:测验(測驗)  拼音:cè yàn
以一定标准测量能力或成绩的方式。如:「智力测验」、「学科测验」。
《骈字类编》:大验(大验)
大戴礼:用仁义礼乐为天下者,行五六百岁犹存;用法令为天下者,十馀年即亡。是非明敩大验乎?抱朴子见上。
《漢語大詞典》:定验(定驗)
判断检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应搜访到书法墨跡,降付书房,先令 赵世元 定验品第。”《元典章·刑部五·埋银先行追给苦主》:“凡图财谋故鬭殴杀人,贼徒已招是实,尸伏明白定验无差,审理无冤者,合追烧埋银钞。”
分類:判断检验
《國語辭典》:符验(符驗)  拼音:fú yàn
符合验證。《荀子。性恶》:「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
《漢語大詞典》:果验(果驗)
(1).应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止身外不测之忧》:“不测之忧,其未发也,必先有兆。现乎蓍龟,动乎四体者,犹未必果验。”
(2).谓果然得到验证。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 水月禪师 有前知,见吾乡 虎埠塘 笙歌画舫彻夜不絶,嘆曰:‘百数十年后有大难,此其召之乎?’由今数之,果验。”
《漢語大詞典》:事验(事驗)
犹证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其书节印图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晋书·陆云传》:“令事验显然,暴之万姓,然后加 云 等之诛。”
分類:证据
《國語辭典》:经验(經驗)  拼音:jīng yàn
1.实地体验。《西游记》第二六回:「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行者道:『可曾经验过么?』」《红楼梦》第四二回:「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过的都经验了。」
2.亲自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如:「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登山向导。」
《國語辭典》:占验(占驗)  拼音:zhān yàn
1.占卜的兆象。《汉书。卷七七。刘辅传》:「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徵应,自然之占验也。」
2.占卜的结果得到应验。《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诸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徵之。宗耻以占验见知,闻徵书到,夜县印绶于县廷而遁去,遂终身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