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骐骥
千里骥
天骥
絷骥四足
追风骥
子骥
词典
骐骥
老骥
骥足
附骥
骥子
骥尾
展骥
天骥
渴骥
典故

《庄子》外篇·卷六下《秋水》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

例句

孙阳如不顾,骐骥向谁嘶。 李群玉 投从叔

俱笑一尺绳,三年绊骐骥。 李群玉 登宜春醉佰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

鸾凤戢羽仪,骐骥在郊薮。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典故
相关人物
陈仲举


《艺文类聚》卷二十二
京师号曰:陈仲举昂昂如千里骥,周孟玉浏浏如松下风。(据《艺文类聚》卷二十二引)

例句

欲追千里骥,终是谢连镳。 慧净 和卢赞府游纪国道场

典故

《昭明文选》卷三十五〈七下诏册·七下·七命八首〉~607~
大夫曰:「天骥之骏,逸态超越,禀气灵川,受精皎月,眸瞷黑照,玄采绀发,沫如挥红,汗如振血,秦青不能识其众尺,方堙不能睹其若灭。尔乃巾云轩,践朝雾,赴春衢,整秋御,虬踊螭腾,麟超龙翥,望山载奔,视林载赴。气盛怒发,星飞电骇,志陵九州,势越四海。影不及形,尘不暇起,浮箭未移,再践千里。尔乃踰天根,越地隔,过汗漫之所不游,蹑章亥之所未迹,阳乌为之顿羽,夸父为之投策。斯盖天下之俊乘,子岂能从我而御之乎?」公子曰:「余病未能也。」唐·李善注:「天骥,天马也。骥或为机。」引傅玄〈乘舆马赋〉曰:「九方不能测其天机。」引列子,伯乐曰:「九方皋之所观天机也。」唐·张诜注:「骥,马也。奇逸之态,超越众马。」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370~
自博望侯骞死后,匈奴闻汉通乌孙,怒,欲击之。及汉使乌孙,若出其南,抵大宛、大月氏相属,乌孙乃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女翁主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馀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其后益习而衰少焉。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馀,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
典故
絷骥四足


《淮南子》卷二《俶真训》
故世治则愚者不能独乱,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致千里也。

例句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韩愈 寒食日出游

典故
追风骥


《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法云寺〉~207~
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
典故
子骥

相关人物
刘子骥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刘驎之传》
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人,光禄大夫耽之族也。驎之少尚质素,虚退寡欲,不修仪操,人莫之知。好游山泽,志存遁逸。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囷闭,一囷开,水深广不得过。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灵方药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终不复知处也。

例句

渊明著前志,子骥思远蹠。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國語辭典》:骐骥(騏驥)  拼音:qí jì
骏马、良马。《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楚辞。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分類:骏马贤才
《漢語大詞典》:老骥(老驥)
年老的骏马。多喻年老而壮志犹存之士。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老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宋 欧阳修 《送张生》诗:“老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叶剑英 《自题近照绝句》:“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驥仍将万里行。”参见“ 老驥伏櫪 ”。
《國語辭典》:老骥伏枥(老驥伏櫪)  拼音:lǎo jì fú lì
好马虽老了,伏在马槽边,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语出汉。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也作「伏枥老骥」。
分類:年老
《國語辭典》:骥足(驥足)  拼音:jì zú
骏马的脚。比喻杰出的才华或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北史。卷八六。循吏传。张华原传》:「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
分類:高才
《國語辭典》:附骥(附驥)  拼音:fù jì
比喻攀附他人而成名。《红楼梦》第三七回:「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也作「附骥尾」。
《國語辭典》:附骥尾(附驥尾)  拼音:fù jì wěi
比喻依靠他人而得名。《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因到大邦,必要请一位大名下的先生,以附骥尾。」也作「附骥」。
《漢語大詞典》:骥子(驥子)
(1).良马。 汉 桓谭 《新论·求辅》:“于边郡求得骏马,恶貌而正走,名驥子。”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所获龙驹驥子,百千其羣。” 元 许有壬 《马酒》诗:“驥子飢无乳,将军醉卧毡。”
(2).比喻英俊的人才。北史·裴延俊传:“二子 景鸞 、 景鸿 ,并有逸才, 河东 呼 景鸞 为驥子, 景鸿 为龙文。”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二十为郎事 汉文 ,鸳雏驥子自为羣。” 清 张问陶 《题家子白梅屋课女图时官泾州刺史》诗:“检点奇篇传驥子,挑灯先唤女儿看。”
《漢語大詞典》:骥尾(驥尾)
语出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 虽篤学,附驥尾而行益显。” 司马贞 索隐:“苍蝇附驥尾而致千里,以喻 颜回 因 孔子 而名彰。”后用以喻追随先辈、名人之后。 唐 李咸用 《和彭进士感怀》:“若向云衢陪驥尾,直须天畔落旄头。” 明 王玉峰《焚香记·赴试》:“若二位高才,必当首擢,既蒙提挈,愿为驥尾。” 清 唐孙华 《有感明季党事二十二韵》:“声名驥尾附,假窃虎皮蒙。”
《國語辭典》:展骥(展驥)  拼音:zhǎn jì
良马伸展足力。比喻发挥才能。《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唐。陈子昂〈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题舆佐岳,无展骥之庸。」
《國語辭典》:天骥(天驥)  拼音:tiān jì
千里马。《文选。张协。七命》:「大夫曰天骥之骏,逸态超越。」
《漢語大詞典》:渴骥(渴驥)
见“ 渴驥奔泉 ”。
《國語辭典》:渴骥奔泉(渴驥奔泉)  拼音:kě jì bēn quán
口渴的骏马急奔向甘泉。用以比喻劲急矫健的样子。《新唐书。卷一六○。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漢語大詞典》:千里骥(千里驥)
犹千里马。喻良才。艺文类聚卷二二引《青州先贤传》:“京师号曰:‘ 陈仲举 昂昂如千里驥, 周孟玉 瀏瀏如松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