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步云(步雲)
比喻达到高位。 宋 杨万里 《再和春雨呈袁起岩》:“顾我江湖钓竿客,识君臺阁步云人。” 明王錂《寻亲记·报捷》:“如今他孩儿步云,特来报父子喜音。”
分類:高位
《漢語大詞典》:青云梯(青雲梯)
(1).上天的阶梯。多指高峻入云的山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 屐,身登青云梯。” 王琦 注:“青云梯,谓山岭高峻,如上入青云,故名。”
(2).喻高位或谋取高位的途径。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四:“亦有同门生,先升青云梯。”竹坡诗话引 宋 孔毅父 《寄孙元忠》诗:“君有长才不贫贱,莫令斩断青云梯。” 清 厉鹗 《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日得诗》之三:“谁为噉名者,更凿青云梯。”
《国语辞典》:占上  拼音:zhàn shàng
拥高位,做领袖。《水浒传》第二○回:「晁盖强杀,只是个远来新到的人,安敢便来占上。」
分类:高位领袖
《國語辭典》:公爵  拼音:gōng jué
1.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位在侯爵之上。
2.英国贵族等级最高的爵位。自西元一三三七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英国始有公爵之称。
《漢語大詞典》:青云路(青雲路)
喻高位或谋求高位的途径。 唐 张乔 《别李参军》诗:“静想青云路,还应寄此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白日圜文:“未得青云路,且坐白日圜。”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白雪》曲高,青云路阻。”
《漢語大詞典》:高衢
大道;要路。比喻高位显职。文选·王粲〈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李善 注:“高衢,谓大道也。”晋书·孔愉孔汪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歷试清阶,遂登显要。”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不仕则已,仕则冀就高衢远途,展其素蓄,垂名于后代,播美於当时。”
《漢語大詞典》:山苗
山上初生的草木。喻指世袭高位的庸才。语本 晋 左思 《咏史》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唐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诗:“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宋 王禹偁 《送柳宜通判全州序》:“或过故国动黍离之情,伤远行有于役之念,嘆下位起山苗之刺,则於道远矣,於生劳矣。”
《國語辭典》:标置(標置)  拼音:biāo zhì
标举品第,自明地位。《晋书。卷七五。刘惔传》:「桓温尝问惔:『会稽王谈更进邪?』惔曰:『极进,然故第二流耳。』温曰:『第一复谁?』惔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殷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
《漢語大詞典》:高虚
谓徒拥高位而不干实事。后汉书·郎顗传:“‘节彼 南山 ’,咏自《周诗》;‘股肱良哉’,著於《虞典》。而今之在位,竞託高虚。纳累鐘之奉,忘天下之忧。”
《漢語大詞典》:纡紫(紆紫)
佩紫绶。指身居高位。 汉 王充 论衡·令禄:“怀银紆紫,未必 稷 契 之才。”
《漢語大詞典》:高班
高位,显爵。《魏书·李彪传》:“既先帝厚委,宿歷高班,纤负微愆,应从涤洗。” 唐 张九龄 《敕瀚海军使盖嘉运书》:“儻成功立业,重赏高班,信若四时,固必然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 刘仁轨 为 陈仓 尉,有折衝都尉 鲁寧 坐事繫狱,自恃高班,慢駡 仁轨 , 仁轨 杖杀之。”
分類:高位
《國語辭典》:显要(顯要)  拼音:xiǎn yào
荣显重要的地位,或具有此位势的人。《晋书。卷七七。诸葛恢传》:「于时王氏为将军,而恢兄弟及颜含并居显要。」《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我想夫人兄弟及相公伯叔辈,多是显要,夫人想一门路指引他,这珠子便不消钱了。」
《漢語大詞典》:台宰(臺宰)
宰相的高位。后汉书·谢弼传:“夫台宰重器,国命所继。”新唐书·萧俛传:“ 令孤楚 罢执政, 西川 节度使 王播 赂权幸求宰相, 俛 劾 播 纤佞不可污台宰,帝不许。”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人神协赞,贰於台宰。”
指宰相。旧唐书·文宗纪上:“朕方推表大信,置人心腹……况吾臺宰,又何间焉。”
分類:宰相高位
《漢語大詞典》:攀高
(1).攀登高处。 南朝 梁 沈君攸 《采桑》诗:“摘驶笼行满,攀高腕欲疲。”
(2).指攀登高位。《老残游记》第三回:“鄙人并非无志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説‘攀得高,跌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3).攀附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参见“ 攀高接贵 ”。
《國語辭典》:攀高接贵(攀高接貴)  拼音:pān gāo jiē guì
攀附结交权贵。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料强如误桃源聪俊俏刘郎,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船。」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毕罢了浅斟低唱,撇下了数行莺燕佔排场,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说短论长。」也作「攀高结贵」、「接贵攀高」。
《漢語大詞典》:宗衮(宗袞)
对同族居高位者之称。袞,天子及上公的礼服。《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阽危赖宗袞,微 管 寄明牧。” 李善 注:“宗袞, 谢安 也。”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而武臣今致政 李少师 端 愿为观察使,止得管句 祥源观 ,自陈於枢府宗袞,乃加以都管句。”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惜不肖奔走南北,宦学无成,析薪负荷,远媿宗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