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足高
举步高远。形容高傲自大。国语·周语下:“今 晋侯 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视远,日絶其义;足高,日弃其德。”左传·襄公三十年:“不慼而愿大,视躁而足高,心在他矣。”
《國語辭典》:傲然  拼音:ào rán
坚毅不屈的样子。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國語辭典》:傲物  拼音:ào wù
自负不凡,轻慢他人。《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张昌龄》:「昔祢衡、潘岳,皆恃才傲物,以至非命。」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将军原来傲物轻信。」
《國語辭典》:坐大  拼音:zuò dà
势力扩张,大了起来。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國語辭典》:岸然  拼音:àn rán
形容庄重、严正。如:「道貌岸然」。《聊斋志异。卷七。阿英》:「谈笑间,忽一伟丈夫岸然自外入,鹘睛荧荧,其貌狞丑。」
分類:严正高傲
《漢語大詞典》:矜高
高傲自大。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 杨仪 不假借 延 , 延 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北齐书·崔昂传:“意色矜高,以此不为名流所服。”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昂头我问天,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分類:高傲自大
《漢語大詞典》:简傲(簡傲)
亦作“ 简慠 ”。 高傲;傲慢。三国志·蜀志·简雍传:“性简傲跌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而婆罗门居然简傲,垂帷以对,终不面谈。”新唐书·杨凭传:“性简慠,接下脱略,人多怨之。”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宾客造门,率谢不见,大吏至,亦然,以是得简傲声。”
分類:高傲傲慢
《漢語大詞典》:厓岸
亦作“ 厓厈 ”。 高峻的山崖、堤岸。亦比喻高傲,不平易。 元 刘埙 《方紫阳诗序》:“自谓改学 四灵 、 后邨 ,细读深味,诗律未脱 江西 ,有崑体意,厓岸骨鯁,似与 赵紫芝 诸人及 刘后邨 不同。” 清 钱谦益 《吏部稽勋清吏司主事周顺昌授承德郎制》:“破藩篱厓岸之私,虚能鉴物;絶弓剑苞苴之问,廉非市名。” 清 钱谦益 《送张老还溧阳》诗:“ 张君 攻岐黄,高名走妇孺。坦怀絶厓厈,剧谈见情愫。”
《國語辭典》:孤傲  拼音:gū ào
孤僻傲慢。如:「他为人孤傲,所以不易与人相处。」
《漢語大詞典》:卑谦(卑謙)
谦虚,不高傲自大。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谦尊自卑者,仁贤之所事也。故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虎賁将军 竇宪 椒房之亲,出入省闥,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此其好士之风也。” 茅盾 《动摇》三:“ 方太太 微笑着对 胡国光 点头,让他上面坐,但 胡国光 很卑谦地挨着 陆慕游 的肩下坐了。”
《國語辭典》:支楞  拼音:zhī leng
1.竖立。如:「他支楞著耳朵,细听隔房的动静。」也作「支棱」。
2.拟声词。形容琴弦、金属的清脆响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今日扑通的瓶坠井,支楞的琴断弦。」
《國語辭典》:傲逸  拼音:ào yì
骄傲放纵。《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传》:「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句下裴松之注引《平原祢衡传》:「自荆北游许都,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秋夜待潮于钱塘江,沙上露坐,设大酒樽及一杯,对月独饮。意象傲逸,吟啸自若。」
《漢語大詞典》:直傲
孤直高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呀,这妮子怎生这等直傲,这是你终身事,怎不从长计议。” 沙汀 《困兽记》四:“因为他同 孟瑜 刚由狂热的恋爱结合不久,虽是直傲,到底极力表示了让步。”
分類:高傲
《漢語大詞典》:嵬岸
高傲貌。新唐书·藩镇魏博传序:“而执事大人曾不歷算周思,以为宿谋,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
《漢語大詞典》:野啸(野嘯)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野啸”形容声态高傲而不同凡响。 宋 张炎 《木兰花慢·呈王信父》词:“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 孙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