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岩岩高处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二〈鲁颂·駉之什·閟宫〉~782~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國語辭典》:高处(高處)  拼音:gāo chù
1.相当于之上或上面的方位词。宋。辛弃疾 生查子。台倚崩崖玉灭瘢词:「引入沧浪鱼得计,展成寥阔鹤能言。几时高处见层轩。」
2.比喻品性、学问比他人高强。《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老师就是不愿,……辞了官爵回来,更见得老师的高处。」
《国语辞典》: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  拼音:gāo chù bù shēng hán
原指高地之寒意令人无法承受。今多用以比喻有权势或地位高的人,则知心朋友愈少而孤独寂寥。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国语辞典》:人往高处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去,水往低处流)  拼音:rén wǎng gāo chù qù,shuǐ wǎng dī chù liú
(谚语)人总要努力进取。如:「俗话说:『人往高处去,水往低处流。』我立志要在三年内升主管职!」
《國語辭典》:上头(上頭)  拼音:shàng tóu
1.旧时女子加笄、男子加冠的仪式。南朝梁。萧纲 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西游补》第一一回:「前日,小月王一个结义兄弟,三四十岁还不上头,还不做亲,小月王替他讨一个妻子,叫做翠绳娘。」
2.旧时女子出嫁,将头发挽上去结成发髻的仪式。《红楼梦》第二○回:「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
3.娼妓首次接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上头入月》:「而倡家处女初得荐寝于人,亦曰上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今日香姐上头,贵人将到,你还做梦哩!」
《國語辭典》:上头(上頭)  拼音:shàng tou
1.序列的前端。《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
2.上面、上边。《水浒传》第一一六回:「解宝见哥哥攧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瑰,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
3.主子、上司。《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明日上头有行文到府里叫我出兵时,府里知会过来,你只将『带领兵马』四个字,写作『多带兵马』。」《红楼梦》第五八回:「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
《漢語大詞典》:烟霄(煙霄)
亦作“烟霄”。
(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诗:“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唐 黄滔 《陈皇后因赋复宠赋》:“已为无雨之期,空悬梦寐;终自凌云之製,能致烟霄。” 金 元好问 《感兴》诗:“倚梯从昔望烟霄,七叶何人竟珥貂。”
《漢語大詞典》:鸟背(鳥背)
指高处。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龙渊决水涨清沼,鸟背诛林开广厦。” 宋 曾巩 《汉广亭》诗:“云根辨毫芒,鸟背临嵂崒。”
分類:高处
《國語辭典》:高头(高頭)  拼音:gāo tou
1.上面。如:「字典摆在匮子高头。」
2.在上层或地位居上。如:「在政府官员中,他是高头阶级。」
3.书册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多用来刊印或书写讲解文字。如:「高头讲章」。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國語辭典》:登高  拼音:dēng gāo
1.登上高处。《礼记。曲礼上》:「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
2.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盖本于此。」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國語辭典》:高下  拼音:gāo xià
1.上下。《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2.优劣。如:「棋逢对手,难分高下。」
3.多少。《管子。版法》:「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楚辞。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2.天之极高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宫禁。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宫词三○首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國語辭典》:九霄  拼音:jiǔ xiāo
天的极高处。《三国演义》第一○九回:「芳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也作「九天」、「九重」。
《國語辭典》:凭高(憑高)  拼音:píng gāo
临高。南朝梁。王僧孺〈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唐。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國語辭典》:上来(上來)  拼音:shàng lai
1.从低处到高处,或由远处到近处。如:「我们大夥都在三楼,就只有他没上来。」《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庵住著。」。
2.起初、开始。如:「他一上来便大力革新,呈现新人新气象。」
3.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由低处向高处或远处到近处。如:「你慢慢跑上来,我在山顶等你。」《红楼梦》第三回:「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著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
4.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与动词之间常插入「得、不」。如:「这问题不难,你一定答得上来。」「这种感觉很难形容,我说不上来。」
5.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增加。如:「天色渐渐黑上来了。」《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三杯酒落肚,便觉有些朦朦胧胧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