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高扬(高揚)
高高升起或扬起。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革命文学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学,助革命更加深化,展开,却借革命来推销他自己的‘文学’,则革命高扬的时候,他正是狮子身中的害虫。”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一:“他们却是有充分把握似地,都主张干,借此大显一下身手,把抗战的意义拚命地高扬一下。” 王汶石 《风雪之夜》:“被打断的歌声,又一再高扬起来。”
《国语辞典》:高扬脸儿(高扬脸儿)  拼音:gāo yáng liǎn ér
1.高傲、自负的样子。如:「自从比赛得奖之后,他总是高扬脸儿,不太搭理人。」
2.不顾,置之不理。如:「看到别人出事,他总是高扬脸儿,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风旋(風旋)
(1).谓风旋起。 唐 刘得仁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诗:“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亦指旋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敬礼城隍》:“乃飞蝗入境而禾稼无伤,冰雹为灾,而风旋立止。”
(2).比喻迅疾或高扬。宋史·乐志十三:“七德之舞,四朝用康……风旋山立,济济皇皇。”
《國語辭典》:轩轩(軒軒)  拼音:xuān xuān
1.自得。《新唐书。卷一六三。孔巢父传》:「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2.舞动。《淮南子。道应》:「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3.光彩焕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國語辭典》:清扬(清揚)  拼音:qīng yáng
1.形容眉目开朗有神。《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引申为对人容貌神采的敬称。唐。蒋防《霍小玉传》:「今日幸会,得睹清扬。」《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2.形容声音清亮悠扬。《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
《國語辭典》:轩举(軒舉)  拼音:xuān jǔ
爽朗的样子。北周。庾信〈周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漢語大詞典》:危旌
高扬的旌旗。 唐 祖咏 《望蓟门》诗:“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分類:高扬旌旗
《漢語大詞典》:陵纵(陵縱)
(1).谓声音高扬,传播高远。文选·嵇康〈琴赋〉:“陵纵播逸,霍濩纷葩。” 李善 注:“言声陵纵播布而起。” 张铣 注:“陵纵播逸,声高而分布也。”
(2).任意奔驰;肆意践踏。《南史·陈纪下·后主》:“犬羊陵纵,侵窃郊畿。”
(3).谓放纵无忌,任意欺辱百姓。宋书·刘穆之传:“时 晋 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小民穷蹙,自立无所。”
《漢語大詞典》:抗越
谓声音高扬。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
《漢語大詞典》:危旆
高扬的旗帜。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衔枚远袭,卷甲前驱。偃危旆而设潜兵,疑从天落;乘间道而掩不备,若出地中。”
分類:高扬旗帜
《漢語大詞典》:高祲
高扬的妖氛。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鸿妖逝星,高祲弃月。”
分類:高扬妖氛
《漢語大詞典》:诀厉(訣厲)
谓声音清泠而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