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京堂  拼音:jīng táng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
《國語辭典》:堂候官  拼音:táng hòu guān
古时候供高级官员差使的小吏。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自家王庆,在这赵廉访老相公府内做著个堂候官。」《喻世明言。卷九。斐晋公义还原配》:「密地分付堂候官,备下资装千贯。」也作「堂后官」。
《漢語大詞典》:重要人物
拥有极大影响或威望的人物;尤指拥有特权的高级官员。例如:我祖父招待当地一位重要人物的一次精致的午餐会。
《漢語大詞典》:蝎勒虎子
方言。即壁虎。亦以喻不法的高级官员。《当代》1981年第3期:“党风有所好转,但群众来信批评他们拍的都是些小‘苍蝇’,说他们不敢碰‘蝎勒虎子’。”参见“ 蝎虎 ”。
《漢語大詞典》:蝎虎
亦作“蝎虎”。
(1).守宫;壁虎。 宋 苏轼 《蝎虎》诗:“黄鷄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元 乔吉 《水仙子·怨风情》曲:“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乾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物性相制:“壁虎復以尾逗之,迅速缩去,蝎螫之不中,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蝎遂不復动,盖已死矣……闻壁虎以是术制蝎,百不失一,盖其以蝎为粮也久矣,故又谓之蝎虎云。”
(2).方言。厉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四回劳工,数 牡丹江 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三章二:“这几天的情况可蝎虎啦, 日本 军带了全部伪治安军去山地‘讨伐’。”
《国语辞典》:个人外交(个人外交)  拼音:gè rén wài jiāo
国家元首、内阁总理或其他代表国家的高级官员之间,从事直接的谈判。
《国语辞典》:黄阁紫枢(黄阁紫枢)  拼音:huáng gé zǐ shū
泛指朝中高级官员。宋。陆游〈感皇恩。小阁倚秋空〉词:「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
《国语辞典》:绰道(绰道)  拼音:chuò dào
旧时高级官员出行,前面有差役呵喝,警示民众让路,称为「绰道」。《金瓶梅》第七一回:「西门庆大喜。正与何千户下棋,忽闻绰道之声,门上人来报,夏老爹来拜。」
《国语辞典》:大头面目(大头面目)  拼音:dà tóu miàn mù
高级官员或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金瓶梅》第五二回:「他曾见过甚么大头面目?且比哥那咱的勾当?题起来,把他諕杀了罢了!」
《漢語大詞典》:宫厩尹
古代官名。为 春秋 楚国 的高级官员之一。又称厩尹。左传·襄公十五年:“ 楚 公子午 为令尹, 公子罢戎 为右尹, 蔿子冯 为大司马, 屈到 为莫敖, 公子追舒 为箴尹, 屈荡 为连尹, 养由基 为宫廐尹,以靖国人。”
《國語辭典》:戈什哈  拼音:gē shí hā
清朝文武官员身边的护卫。译自满洲语。《文明小史》第四五回:「黄抚台急连骂:『糊涂蛋!你也帮著人家来怄我吗?』戈什哈不敢响,只得退在一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那些亲兵,叫他保总兵的总兵,副将的副将,却一般的放著官不去做,还跟著他做戈什哈。你道为甚么呢?」简称为「戈什」。
《漢語大詞典》:黄线伞(黄線繖)
黄布伞。古代高级官员的仪仗。 明 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褐盖:“犹忆先人,自输检差归,转修撰假归,俱用青繖,如他官。后来词林六七品,忽皆黄线繖,银瓜前导,已为踰分,未几而庶常亦然。”
《國語辭典》:官卷  拼音:guān juàn
清朝官职较高的子弟应乡试,其试卷另编官号,且另有定额录取,故称其试卷为「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