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魑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为山林异气所生。唐。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也作「螭魅」。
《國語辭典》:螭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为山川木石之精气蕴积化育而成。《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寿堂延螭魅,虚无自相宾。」也作「魑魅」。
《國語辭典》:鬼魅  拼音:guǐ mèi
妖魔鬼怪。《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且说契丹主初攻内丘时分,死伤颇多,又有月食,军中屡有鬼魅之妖,契丹主忧惧,遣使与汉通和。」
《漢語大詞典》:木魅
旧指老树变成的妖魅。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嘷雨啸,昏见晨趋。” 南朝 梁 吴均 《吴城赋》:“木魅晨走,山鬼夜惊。” 唐 李白 《过四皓墓》诗:“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明 高启 《送曾主簿之平乐》诗:“木魅长欺客,花蛮少学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此物非木魅,亦非山魈,盖僬侥之属。”
分類:变成妖魅
《國語辭典》:妖魅  拼音:yāo mèi
妖怪、魑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在山下却与外不通,所以妖魅藏得许多人在里头。」
《漢語大詞典》:精魅
妖精鬼怪。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 唐 王度 《古镜记》:“然阴念此树当有精魅所託,人不能除,养成其势。”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五:“驳者成鳞角,怪者成精魅,和者成参苓,华者成梅芝。”
分類:妖精鬼怪
《国语辞典》:魅影  拼音:mèi yǐng
黑影、鬼怪的身影。如:「走在黑暗的巷子里,他似乎瞥见一个魅影。」
分类:鬼怪身影
《漢語大詞典》:山魅
传说中的山中精怪。如山魈之类。 唐 吴融 《沃焦山赋》:“山魅射影,水弩为创。”《西游记》第三六回:“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
《漢語大詞典》:魈魅
犹魈鬼。 唐 李贺 《昌谷》诗:“阴藤束朱键,龙帐著魈魅。” 明 王守仁 《吊屈原赋》:“四山无人兮骇狐鼠,魈魅游兮羣跳啸。” 清 厉鹗 《法云寺银杏》诗:“十围空洞潜魈魅,双干生枯饱雪霜。”
《國語辭典》:狐魅  拼音:hú mèi
1.狐精。《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当时有妇人著䌽衣者,人皆指为狐魅。」明。徐复祚《红梨记》第二六出:「怕归时,认我做狐魅妖魑,怎再肯相偎相倚?」
2.以妖邪的手段迷惑人。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周有婆罗门僧惠范,奸矫狐魅、挟邪作蛊。」
《漢語大詞典》:魅乡(魅鄉)
指荒凉的边远地区。 前蜀 杜光庭 《贺德音表》:“魅乡迁客,俱从释宥之恩;囹圄縲囚,尽举宽明之典。”
《國語辭典》:螭魅  拼音:chī mèi
传说中山林间害人的精怪。人面兽身四足,为山川木石之精气蕴积化育而成。《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寿堂延螭魅,虚无自相宾。」也作「魑魅」。
《漢語大詞典》:魍魅
(1).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魅。 唐 韩愈 等《远游联句》:“魍魅暂出没,蛟螭互蟠蟉。”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以上乐府横吹曲,有鼓角……旧説云: 蚩尤氏 帅魍魅与 黄帝 战于 涿鹿 之野。”
(2).用作詈词。《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妇人駡道:‘混沌魍魅,他来调戏我,到不乞别人笑话。’”
《漢語大詞典》:魔魅
(1).魔鬼。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倾天骇地迴目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第一层为天王殿,中供 布袋罗汉 像,旁置魔魅,作戏弄状。”
(2).喻邪恶势力。 贺锦斋 《澧源歌》:“大家抬眼望 贺龙 ,只有他能吞魔魅。”
《漢語大詞典》:物魅
鬼怪。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但因为 宋 小说多是市井间事,人物少有物魅及诗人。”
分類:鬼怪
《漢語大詞典》:邪魅
作祟害人的鬼怪。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云笈七籤卷六四:“除邪魅,耐寒暑,皮肤润泽,髭鬢不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此或由恐怖之餘,邪魅乘机而中之,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