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魏储南馆

相关人物
吴质
 
曹丕(魏文帝)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閒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

例句

魏储南馆,汉朝东阁。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国魏·曹子建(植)《公宴诗》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唐·李善注:「公子,谓文帝,时武帝在,谓五官中郎也。」

例句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典故
魏文颁菊蕊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钟繇


《艺文类聚》卷四
魏文帝《与钟繇书》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例句

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 沈佺期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

典故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参考典故
魏宫妆奁


《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彊识,才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博物志》曰:「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时有一书生,又能低头以所冠著葛巾角撇棋。」

例句

联翩百中皆造微,魏文手巾不足比。 李颀 弹棋歌

典故
五色药
 
五色灵丹
 
西山灵剂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66~
〈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芒芒非所识。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老聃适西戎,于今竟不还。王乔假虚词,赤松垂空言。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观。

例句

何烦五色药,尊下即丹丘。 李群玉 半醉

典故
辛毗引裾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辛毗


《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辛毗传》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文帝践阼,迁侍中,赐爵关内侯。时议改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帝善而从之。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例句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李瀚 蒙求

典故
一醉六十日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阮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0~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例句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一醉六十日,一裘三十年。 高蟾 道中有感

《国语辞典》:魏文帝  拼音:wèi wén dì
帝号。指曹丕。参见「曹丕」条。
《國語辭典》:夜来(夜來)  拼音:yè lái
1.入夜。唐。杜甫 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2.夜间。唐。孟浩然 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昨天。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夜来八月十五日,你不出来,今日八月十六日,你可出来。」
4.魏文帝爱妾薛灵芸。常山人,帝改名为夜来,入宫宠幸,妙于女工。见晋。王嘉《拾遗记》卷七。
《漢語大詞典》:文皇
(1).指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圣皇帝 故称。 唐 罗隐 《闻大驾巡幸》诗:“静思贵族谋身易,危觉 文皇 创业难。”宋史·寇准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犹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漢語大詞典》:南皮
县名。 秦 置。今属 河北省 。 汉 末 建安 中, 魏文帝 曹丕 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 吴质 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后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诚不可忘。” 李善 注引汉书曰:“ 渤海郡 有 南皮县 。”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念昔 渤海 时, 南皮 戏清沚。” 唐 陈子良 《游侠篇》诗:“东郊鬭鸡罢, 南皮 射雉归。”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胜流宗 北海 ,高会集 南皮 。”
《國語辭典》:武卫(武衛)  拼音:wǔ wèi
1.禁军之称,历代多有之。如汉末曹操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因隋制,宋复因循。元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
2.强而有力的护卫。《书经。禹贡》:「二百里奋武卫。」《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
《國語辭典》:抚军(撫軍)  拼音:fǔ jūn
1.抚慰军士。《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2.旧时对巡抚的别称。《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将犯人寄监,亲自坐轿上公馆辕门面禀了抚军。」《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
《漢語大詞典》:牵裾(牽裾)
(1).牵拉着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横枝斜綰袖,嫩叶下牵裾。”
(2).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要从 冀州 迁十万户到 河南 去,群臣上谏,不听。 辛毗 再去谏, 曹丕 不答而入内,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北齐书·孙腾传:“ 孙腾 牵裾之诚,有足称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三:“已悲事与牵衣别,敢谢人嘲折槛愚。”
《國語辭典》:淑媛  拼音:shú yuàn
1.闲雅贞静的女子。汉。王逸〈机妇赋〉:「窈窕淑媛,美色贞怡。」
2.曹魏时期后妃的名位。《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序》:「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漢語大詞典》:淑仪(淑儀)
女官名。 晋武帝 置。 宋 、 齐 、 梁 、 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宋书·后妃传序:“ 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 明皇 开元 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 事也。国初亦省。《宋朝会要》云: 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漢語大詞典》:魏公子
(1).指 信陵君 。 唐 高适 《题李别驾壁》诗:“礼乐遥传 鲁 伯禽 ,宾客争过 魏公子 。” 唐 曹邺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诗:“况我 魏公子 ,相顾不相疑。”
(2).指 魏文帝 曹丕 。 唐 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遥思 魏公子 ,復忆 李将军 。” 赵殿成 笺注:“ 魏公子 ,谓 魏文帝 。 曹子建 《公讌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李善 註:‘公子谓 文帝 ,时 武帝 在,为五官中郎也。’”
《漢語大詞典》:魏文手巾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 文帝 ﹞才蓺兼该”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帝善弹棊,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 唐 李颀 《弹棋歌》:“联翩百中皆造微, 魏文 手巾不足比。”
分類:弹棋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