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28
典故
1
词典
1
分类词汇
90
其它
36
共128,分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鲁削
颜坏
公肩
十二公
闵马
公巫
鲁隐公
公锄
公西赤
冉伯牛
雩门
孟懿子
叔梁纥
毚鼎
芦花衣
《漢語大詞典》:
鲁削(魯削)
古代 鲁国 出产的刻写刀。
《
周礼·考工记序
》
:“ 郑 之刀, 宋 之斤, 鲁 之削, 吴 粤 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宋
王应麟
《
困学纪闻·周礼
》
:“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於方策,谓之削。 鲁 为诗书之国,故
《考工记》
以 鲁 之削为良。” 清
钱谦益
《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
:“ 宋 斤、 鲁 削,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分類:
鲁国
刻写
《漢語大詞典》:
颜坏(顔坏)
鲁国 高士 颜阖 听说 鲁君 要重金聘己为相,便凿坏而幽遁不仕。事见
《淮南子·齐俗训》
、
《
庄子·让王
》
和
《
吕氏春秋·贵生
》
。后因以“颜坏”为隐遁不仕的典故。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贤非梦 傅 野,隐类凿 颜 坏。”一本作“ 颜坯 ”。 仇兆鳌 注:“坏,屋后墙也。普回切。”
分類:
鲁国
高士
听说
要重
重金
《漢語大詞典》:
公肩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肩假 。见
《
礼记·檀弓下
》
。
分類:
复姓
鲁国
《漢語大詞典》:
十二公
指
《
春秋
》
所载 鲁国 的十二个国君,即 隐公 、 桓公 、 庄公 、 闵公 、 僖公 、 文公 、 宣公 、 成公 、 襄公 、 昭公 、 定公 、 哀公 。
《
汉书·儒林传序
》
:“﹝ 孔子 ﹞因 鲁
《
春秋
》
,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
《
庄子·天道
》
“﹝ 孔子 ﹞往见 老耼 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唐 陆德明 释文:“又一云:
《
春秋
》
,十二公经也。”
分類:
十二公
鲁国
十二个
国君
《漢語大詞典》:
闵马(閔馬)
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闵马父 (亦称 闵子马 )的省称。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诠赋
》
:“按
《那》
之卒章, 閔马 称‘乱’,故知 殷 人缉
《颂》
, 楚 人理赋。” 周振甫 注引
《
国语·鲁语下
》
:“ 閔马父 曰:‘昔 正考叔 校 商 之名颂十二篇于 周 大师(乐官),以
《那》
为首。其辑(编成)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恭敬)。’”
分類:
鲁国
大夫
《漢語大詞典》:
公巫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巫召伯 。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
分類:
复姓
鲁国
《国语辞典》:
鲁隐公(鲁隐公)
拼音:
lǔ yǐn gōng
春秋鲁国国君,名息姑,为鲁惠公长庶子。在位十一年,后为公子翚所弑,谥隐,故称为「鲁隐公」。孔子作《
春秋
》,即自鲁隐公元年始。
分类:
鲁国
国君
庶子
《漢語大詞典》:
公锄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鉏极 。见
《
左传·定公八年
》
。
分類:
复姓
鲁国
《国语辞典》:
公西赤
拼音:
gōng xī chì
人名。(西元前509~?)字子华。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束带立朝,知宾主之仪。
分类:
人名
鲁国
公元
《国语辞典》:
冉伯牛
拼音:
rǎn bó niú
人名。(西元前554~?)名耕,字伯牛。春秋时鲁国人。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名列孔门德行科。不幸染恶疾。将死时,孔子自窗牖握其手,感叹的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分类:
人名
鲁国
公元
《漢語大詞典》:
雩门(雩門)
春秋 时 鲁国 南城门。
《
左传·庄公十年
》
:“﹝ 公子偃 ﹞自 雩门 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 杜预 注:“ 雩门 , 鲁 南城门。” 清
顾炎武
《酬归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二十韵》
:“飘颻过东 楚 、浩荡适 三齐 ,息足 雩门 下,停车 汶水 西。”
分類:
鲁国
南城
城门
《国语辞典》:
孟懿子
拼音:
mèng yì zǐ
人名。生卒年不详。鲁国大夫仲孙何忌,曾向孔子问孝。
分类:
人名
鲁国
大夫
《国语辞典》:
叔梁纥(叔梁纥)
拼音:
shú liáng hé
人名。春秋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孔子之父。为鄹邑大夫,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娶颜氏幼女名徵在,祷于尼丘而生孔子,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
分类:
人名
鲁国
孔子
《漢語大詞典》:
毚鼎
鼎名。即 春秋 时 鲁国 所铸谗鼎。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
:“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参见“ 谗鼎 ”。
分類:
鲁国
《國語辭典》:
谗鼎(讒鼎)
拼音:
chán dǐng
疾恶谗言之鼎。一说谗为地名,禹铸九鼎于甘谗之地,故称为「谗鼎」。《左传。昭公三年》:「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国语辞典》:
芦花衣(芦花衣)
拼音:
lú huā yī
夹层填塞芦絮的冬衣。春秋时鲁国闵子骞遭后母凌虐,逼迫他在严冬酷寒时,穿著假充棉絮的芦花衣。见《太平御览。卷三四。时序部。寒引孝子传》。后比喻虐待前妻子女的后母。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为母死后,汝父必继娶芦花衣,古今一辙。」
分类:
夹层
填塞
冬衣
鲁国
闵子骞
后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