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鱼鳖(魚鼈)
亦作“ 鱼鱉 ”。
(1).鱼和鳖。《周礼·天官·鳖人》:“以时簎鱼鳖龟蜃凡貍物。”《礼记·中庸》:“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荀子·王制:“黿鼉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
(2).泛指鳞介水族。书·伊训:“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鸟兽鱼鳖咸若。”汉书·匈奴传上:“下及鱼鱉,上及飞鸟。” 清 顾炎武 《酬程工部先贞》诗:“水竭愁鱼鳖,山空困鹿麋。”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漢語大詞典》:跛鳖(跛鼈)
(1).瘸腿的鳖。亦泛指鳖。鳖行动迟缓,故称。《楚辞·严忌〈哀时命〉》:“駟跛鳖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陞。” 王逸 注:“言己念君信用众愚,欲以致治,犹若驾跛鳖而欲上山,我固知其不能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 清 陈文述 《哀冻死者》诗:“山魈走躑躅,跛鳖行蹣跚。”
(2).比喻驽钝;低劣。 宋 梅尧臣 《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后戏寄》:“众中旧骑跛鳖马,塞下新买连钱驄。” 清 唐孙华 《责猫》诗:“形虽小於菟,伎俩但跛鳖。”
(3).比喻驽钝低劣之人。 宋 周必大 《送光禄寺丞李德远请春祠》诗:“寸莛那许撞洪鐘,跛鳖近将随騏騄。” 清 冯舒 《虞山妖乱志》卷上:“ 復社 者, 吴中 人 孙孟朴 辈所倡也。稂莠杂揉,入其籍者,跛鳖劣犬亦为清流。”
《漢語大詞典》:鳖灵(鼈靈)
亦作“鱉令”。亦作“鱉泠”。 传说中古代 蜀国 帝名。经典集林卷十四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有一人名 鳖灵 ,其尸亡去, 荆 人求之不得。 鳖灵 尸随江水上至 郫 ,遂活,与 望帝 相见。 望帝 以 鳖灵 为相……自以德薄不如 鳖灵 ,乃委国授之而去,如 尧 之禪 舜 。 鳖灵 即位,号曰 开明帝 。”后汉书·张衡传:“ 鳖令 殪而尸亡兮,取 蜀 禪而引世。” 李贤 注:“ 鳖令 , 蜀王 名也。令音灵。”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时有 荆 人 鳖泠 死,其尸随水上, 荆 人求之不得, 鳖泠 至 汶山 下,忽復生,见 望帝 , 帝 立以为相。”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一·杜宇鳖令:“按诸《蜀记》, 杜宇 末年逊位 鱉令 。 鱉令 者, 荆 人也。”
《分类字锦》:炰鳖(炰鳖)
诗饮御诸友炰鳖脍鲤又其殽维何炰鳖鲜鱼郑笺炰鳖以火熟之也
分类:
《骈字类编》:龟鳖(龟鳖)
周礼大司徒之职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注介物龟鳖之属 魏书蠕蠕传刘义隆欲犯河南世祖闻而大笑曰龟鳖小竖自救不暇何能为也录埤雅语曰龟思鳖望今龟鳖皆隔津望卵 本草附 蚊产子于水中为孑孑虫仍变为蚊也龟鳖畏之
《漢語大詞典》:朱鳖
1.传说中的一种赤色的鳖,能吐珠,又称珠鳖。
分類:赤色吐珠
《漢語大詞典》:朱鳖(朱鼈)
传说中的一种赤色的鳖,能吐珠,又称珠鳖。吕氏春秋·本味:“鱼之美者, 洞庭 之鱄, 东海 之鮞。 醴水 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七:“朱鳖跃飞泉,夜飞过 吴洲 。” 宋 梅尧臣 《夜直广文有感寄曾子固》诗:“已从 龙门 出,不慕朱鳖轻。朱鳖过 吴洲 ,飞飞就 东瀛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朱鳖﹝集解﹞引 陈藏器 曰:“﹝朱鳖﹞生 南海 ,大如钱,腹赤如血,云在水中着水马脚,皆令仆倒也。”
分類:赤色吐珠
《骈字类编》:鳖跛(鳖跛)
王禹偁七夕诗凤仪因鸱吓骥足翻鳖跛雅王令诗过市不成步侣距侔鳖跛 王庭坚演 诗五枝鼯鼠笑鸠拙百足马蚿怜鳖跛按荀子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骈字类编》:鳖缩(鳖缩)
刘子翚 食蛎房诗 蟹躁辄横鹜,鳖缩常畏出。
《國語辭典》:鳖裙(鱉裙)  拼音:biē qún
鳖背甲周边鲜美的软肉。也称为「鳖边」。
《漢語大詞典》:鳖令
亦作“鱉令”。 见“ 鳖灵 ”。
《漢語大詞典》:鳖灵(鼈靈)
亦作“鱉令”。亦作“鱉泠”。 传说中古代 蜀国 帝名。经典集林卷十四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有一人名 鳖灵 ,其尸亡去, 荆 人求之不得。 鳖灵 尸随江水上至 郫 ,遂活,与 望帝 相见。 望帝 以 鳖灵 为相……自以德薄不如 鳖灵 ,乃委国授之而去,如 尧 之禪 舜 。 鳖灵 即位,号曰 开明帝 。”后汉书·张衡传:“ 鳖令 殪而尸亡兮,取 蜀 禪而引世。” 李贤 注:“ 鳖令 , 蜀王 名也。令音灵。”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时有 荆 人 鳖泠 死,其尸随水上, 荆 人求之不得, 鳖泠 至 汶山 下,忽復生,见 望帝 , 帝 立以为相。”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一·杜宇鳖令:“按诸《蜀记》, 杜宇 末年逊位 鱉令 。 鱉令 者, 荆 人也。”
《漢語大詞典》:鳖行
比喻慎重行事。《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鳖行。”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鳖“鳖行蹩蹩,故谓之鳖。”
分類:慎重重行
《國語辭典》:石鳖(石鱉)  拼音:shí biē
1.动物名。软体动物门双经纲。体椭圆形,色淡紫褐,背面有壳板多片。无头无眼,亦无触手,但壳板的皮膜上有一些感光细胞。附著于海滨的岩缝间,徐徐匐行。触其体,即捲缩。其化石发现于志留利亚纪。
2.装有石头、下沉到水底来系住浮桥的大木箱。《晋书。卷五九。成都王颖传》:「进军屯河南,阻清水为垒,造浮桥以通河北,以大木函盛石,沉之以系桥,名曰石鳖。」
《漢語大詞典》:鳖鱼(鼈魚)
神话中的鱼名。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 夭野 北,其为鱼也如鲤。”
分類:鱼名
《国语辞典》:擉鳖(擉鳖)  拼音:chù biē
刺鳖。《庄子。则阳》:「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