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鸡距
词典
鸡距
分类词汇
金距
脱距
角距
严距
典故

《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六〈白居易·鸡距笔赋〉~6678~
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奋发者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长毫。合为乎笔,正得其要。象彼足距,曲尽其妙。圆而直,始造意于蒙恬;利而,终骋能于逸少。始则创因智士,制在良工。拔毫为锋,截竹为筒。视其端若武安君之头锐,窥其管如元元氏之心空。岂不以中山之明视劲而迅,汝阴之翰音勇而雄。一毛不成,采众毫于三穴之内;四者可弃,取锐武于五德之中。双美是合,两揆相同。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及夫亲手泽,随指顾。秉以律,动有度。染松烟之墨,洒鹅毛之素。莫不画为屈铁,点成垂露。若用之交战,则摧敌而先鸣;若用之草圣,则擅场而独步。察所以,稽其故。虽云任物以用长,亦在假名而善喻。向使但随物弃,不与人遇。则距畜缩于晨鸡,毫摧残于寒免。又安得取名于彼,移用在兹。映赤管状绀趾乍举,对红笺疑锦臆初披。辍翰停毫,既象乎翘足就栖之夕;挥芒拂锐,又似乎奋拳引斗之时。苟名实之相副,信动静而似之。其用不困,其美无俦。因草为号者质陋,折蒲而书者体柔。彼皆琐细,此实殊尤。是以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作银钩。夫然,则董狐操可以修为良史,宣尼握可以删定《春秋》。其不象鸡之羽者,鄙其轻薄;不取鸡之冠者,恶其软弱。斯距也,如剑如戟,可系可缚。将壮我之毫芒,必假尔之锋锷。遂使见之者书狂发,秉之者笔力作。挫万物而人文成,草入行而鸟迹落。缥囊或处,类藏锥之沈潜;团扇或书,同舞镜之挥霍。儒有学书临水,负笈登山。含毫既至,握管未还。过兔园而易感,望鸡树以难攀。愿争雄于爪趾之下,冀得隽于笔砚之间。
《漢語大詞典》:鸡距(雞距)
(1).雄鸡的后爪。借指短锋的毛笔。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韜。” 宋 晁迥 《清风十韵》:“健资鸡距笔,偷撼兽鐶扉。”
(2).为毛笔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用》:“ 山谷 诗‘ 宣城 变样蹲鸡距, 诸葛 名家捋鼠鬚’,皆笔名。”
《漢語大詞典》:金距
装在斗鸡距上的金属假距。左传·昭公二五年:“ 季 郈 之鸡。 季氏 介其鸡, 郈氏 为之金距。” 杨伯峻 注:“《説文》:‘距,鸡距也。’……即鸡跗蹠骨后方所生之尖突起部,中有硬骨质之髓,外被角质鞘,故可为战鬭之用。 郈氏 盖于鸡脚爪又加以薄金属所为假距。”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君不能狸膏金距学鬭鸡。” 王琦 注引 高诱 曰:“金距,施金芒於距也。”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斗鸡:“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枘於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
《漢語大詞典》:脱距
抜掉鸡距。比喻去其利器而挫败之。语出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四军齐作,殷其如阜,或拔其角,或脱其距,长驱洋洋,无有齟齬。” 清 宋琬 《诏狱行》:“神奸脱距竞葅醢,亦有然脐当路衢。”
《漢語大詞典》:角距
(1).牛角与鸡距。比喻武器或精锐部属。 唐 韩愈 《曹成王碑》:“ 希烈 北取 汴 郑 ,东略 宋 ,围 陈 ,西取 汝 ,薄 东都 。王坐南方北向,落其角距。”
(2).比喻党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倖·士人无赖:“至 正德 初, 刘瑾 用事, 焦芳 、 张綵 为之角距。” 清 钱谦益 《钱公神道碑铭》:“公禽其爪牙,落其角距。案 徐宣 之家属,弃市 东海 ,捕 侯览 之宾客,陈尸 济阴 。”
《漢語大詞典》:严距(嚴距)
锐利的鸡距。鸡距,鸡跗蹠骨后方所生的尖突物,相斗时用来刺对方。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篇》:“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