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3,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雷鸣
风鸣
虫鸣
鸣鞭
鸣鼓
鸣鹤
鸣声
鸣蛙
鸣泉
鸣雁
鸣鸟
先鸣
鸣镝
鸣銮
泉鸣
《國語辭典》:雷鸣(雷鳴)  拼音:léi míng
1.打雷。空中放电发出巨大声响。《晋书。卷九五。艺术列传。戴洋》:「雷鸣人上,明使君当远佞近直,爱下振贫。」《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华岩上更有一桩奇景,就是瀑布,有二十多丈宽,七十多丈长,望上去烟云缭绕,底下漭腾澎湃,有若雷鸣。」
2.比喻发出打雷般的声响。宋。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一递里暗昏昏眼前花发,一递里古鲁鲁肚里雷鸣,这孙虫儿一身忍饿,教孙大郎万代留名。」《孽海花》第二四回:「此时恍若一个霹雳从青天里打入顶门,顿时眼前火爆,耳内雷鸣。」
《骈字类编》:风鸣(风鸣)
唐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唐 刘禹锡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 风鸣骕骦马,日照老莱衣。
《骈字类编》:虫鸣(虫鸣)
唐 吴少微 相和歌辞 长门怨 空阶白露色,百草寒虫鸣。
唐 王维 秋夜独坐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唐 李嘉祐 送从弟归河朔 秋日平原路,虫鸣桑叶飞。
宋 张耒 福昌秋日效张文昌二首 其二 枣篱虫鸣村路曲,道边古坟生野菊。
宋 杨万里 夏夜追凉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元 周权 次韵秋望 虫鸣莎径宵初永,雁落芦汀月未生。
分类:虫鸣
《國語辭典》:鸣鞭(鳴鞭)  拼音:míng biān
1.挥鞭。唐。储光羲 长安道诗:「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唐。刘长卿 少年行:「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2.旧时,仪仗中使人肃静的鞭形器具,振动时能发声。《宋史。卷一四四。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伞扇,鸣鞭。」《明史。卷五三。礼志七》:「又凡早朝,御华盖殿,文武官于鹿顶外东西立,鸣鞭,以次行礼讫。」也称为「静鞭」。
《漢語大詞典》:鸣鼓(鳴鼓)
(1).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2).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盗息无鸣鼓,朝迴自走车。” 宋 徐竟 《高丽图经·礼成港》:“舟侧欲倾,人大恐惧,即鸣鼓招众。”
(3).借指声讨。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昔 子产 增赋, 浑罕 致讥, 冉有 倍粟, 仲尼 鸣鼓;盖据末反本之难也。”参见“ 鸣鼓而攻 ”。
《國語辭典》:鸣鼓而攻(鳴鼓而攻)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群起声讨。《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分类字锦》:鸣鹤(鸣鹤)
晋宫阁名邺有鸣鹤园蒲萄园薛道衡 豫章行 鸳鸯水上萍初合,鸣鹤园中花并新。
分类:园圃
《漢語大詞典》:鸣声(鳴聲)
呼声;叫声。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或賔客盈坐,鸣声聒耳。”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鸡:“鸡栖宜据地为笼,笼内著栈,虽鸣声不朗,而安稳易肥。” 宋 范成大 《次韵唐致远雨后喜凉》:“竹窗日暮转萧瑟,春有促织鸣声悲。”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
《漢語大詞典》:鸣蛙(鳴蛙)
(1).蛙鸣。比喻俗物喧闹。晋书·后妃传论:“识暗鸣蛙,智昏文蛤。”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鸣蛙与鼓吹,等是俗物喧。”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眼底雌雄看鬭蚁,耳中鼓吹厌鸣蛙。”
(2).鸣叫的青蛙。 宋 范成大 《喜雨》诗:“昨遣长鬚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 明 刘基 《冬暖》诗:“野畦落日舞残蝶,小池过雨喧鸣蛙。”
《漢語大詞典》:鸣泉(鳴泉)
(1).淙淙鸣响的泉水。 唐 张鷟 游仙窟:“激石鸣泉,疏巖凿磴。”
(2).使泉水淙淙鸣响。 唐 李峤 《楚望赋》:“眇乎忽然,高山之颠。露团团而湿草,风烈烈而鸣泉。”
(3).泉水名。 宋 苏轼 《〈鸣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时弗与民咸思之鸣泉故基堙圮殆尽眉山苏轼搔首踟蹰作〈鸣泉思〉以思之》诗:“ 鸣泉 鸣泉 ,经云而潺湲。”
《漢語大詞典》:鸣雁(鳴雁)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毛 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 郑玄 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三星照夜,佇稽鸣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飞皇之兆。” 倪璠 注:“婚姻六礼皆用雁,故云鸣雁之期。”
(2).鸣啼的大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南朝 宋 范泰 《九月九日》诗:“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 宋 陆游 《冬晴》诗:“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县 北。左传·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郑 ,至于 鸣雁 ,为 晋 故地。” 杨伯峻 注:“ 鸣雁 在今 河南 杞县 北。”
《漢語大詞典》:鸣鸟(鳴鳥)
(1).指凤凰。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 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鸣鸟,谓凤皇也。”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鸣鸟蔑闻,《子衿》不作。” 吕延济 注:“鸣鸟,凤也。”
(2).鸣啼的鸟。 南朝 宋 谢惠连 《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 明 夏完淳 《李都尉从军》诗:“流泉清在山,鸣鸟声在林。”
分類:凤凰马融
《漢語大詞典》:先鸣(先鳴)
(1).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 晋 杜预 注:“十八年, 晋 伐 齐 ,及 平阴 。 州绰 获 殖绰 、 郭最 。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 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
(3).谓首先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 唐 李端 《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國語辭典》:鸣镝(鳴鏑)  拼音:míng dí
军中发号令的响箭。参见「嚆矢」条。《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清。张景祁〈酹江月。楼船望断〉词:「回忆鸣镝飞空,猋轮逐浪,脱险真奇绝。」
《國語辭典》:鸣銮(鳴鑾)  拼音:míng luán
天子王公出行。汉。班固〈西都赋〉:「大路鸣銮,容与徘徊。」唐。王勃 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骈字类编》:泉鸣(泉鸣)
唐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