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也称为「叹脊令」、「连钱」。
《國語辭典》:鸰原(鴒原)  拼音:líng yuán
比喻兄弟友爱,急难相扶持。语本《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宋。王禹偁〈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枕蕈与琴书,鸰原聊自奉。」
《漢語大詞典》:原鸰(原鴒)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孔颖达 疏:“脊令者,当居於水,今乃在於高原之上,失其常处,以喻人当居平安之世,今在於急难之中,亦失常处也……以喻兄弟既在急难而相救。”脊令,即鶺鴒,水鸟名。后以“原鴒”喻兄弟友爱,急难相助。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文》:“原鴒奕奕,沼雁驯驯。”
《漢語大詞典》:鹡鸰原(鶺鴒原)
见“ 鶺鴒在原 ”。
《國語辭典》:鹡鸰在原(鶺鴒在原)  拼音:jí líng zài yuán
比喻兄弟共处急难,不顾生死,互相救援。参见「脊令在原」。《幼学琼林。卷二。兄弟类》:「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漢語大詞典》:脊鸰(脊鴒)
见“ 脊令 ”。
《漢語大詞典》:脊令
亦作“ 脊鴒 ”。 即鹡鸰。水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 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 笺:“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 黄庭坚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参见“ 鶺鴒 ”。
《國語辭典》:鹘鸰(鶻鴒)  拼音:hú líng
1.动物名。隼形目隼科。近六十种,为昼出的猛禽,主要特徵是翅长而尖,飞行迅速有力,目光尖锐。
2.比喻聪明伶俐。《董西厢》卷一:「虽为个侍婢,举止皆奇妙。那些儿鹘鸰、那些儿掉。」也作「胡伶」。
《高级汉语词典》:鹡鸰科(鹡鸰科)  拼音:jí líng kē
鸣禽类的一个科,包括鹡鸰和鹨
《國語辭典》:鹡鸰在原(鶺鴒在原)  拼音:jí líng zài yuán
比喻兄弟共处急难,不顾生死,互相救援。参见「脊令在原」。《幼学琼林。卷二。兄弟类》:「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分类字锦》:鹡鸰作颂(鹡鸰作颂)
玉海宁王宪传元宗时有鹡鸰千数集麟德殿廷木魏光乘作颂以为天子友悌之祥帝喜亦为作颂颂云我所息宴桂宫兰殿九月辛酉雍渠伊见
分类:天章
《國語辭典》:鹘鸰眼(鶻鴒眼)  拼音:hú líng yǎn
形容眼睛非常锐利、灵活。《董西厢》卷一:「这一双鹘鸰眼,须看了可憎底千万,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二出:「亏煞那鹘鸰眼善与人交。把翠红乡一霎里蹬番倒。」
《國語辭典》:鹘鸰(鶻鴒)  拼音:hú líng
1.动物名。隼形目隼科。近六十种,为昼出的猛禽,主要特徵是翅长而尖,飞行迅速有力,目光尖锐。
2.比喻聪明伶俐。《董西厢》卷一:「虽为个侍婢,举止皆奇妙。那些儿鹘鸰、那些儿掉。」也作「胡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