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鹅黄(鵝黃)  拼音:é huáng
一种娇嫩的黄色。《水浒传》第三二回:「头戴毡笠子,身穿鹅黄纻丝衲袄。」《红楼梦》第二九回:「前儿亏你还有那们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
《漢語大詞典》:鹅鸭(鵝鴨)
(1).鹅与鸭。皆水禽。西京杂记卷四:“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2).形容声音嘈杂,像鹅、鸭鸣叫一样。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 清 查慎行 《从湖州至四安舟中大雨》诗:“问路屡见紿,方言乱鹅鸭。”
《國語辭典》:鹅湖(鵝湖)  拼音:é hú
山名。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北,宋儒朱熹、陆九渊,曾会于此,辩论所学多不合。后人于此建书院。
《漢語大詞典》:鹅溪(鵝溪)
(1).水名。太平广记卷四六二引 唐 无名氏《广古今五行记》:“ 晋 太元 中, 章安郡 史悝 家有駮雄鹅,善鸣。 悝 女常养饲之,鹅非女不食。 荀僉 苦求之,鹅輒不食,乃以还 悝 。又数日,晨起,失女及鹅。隣家闻鹅向西,追至一水,唯见女衣及鹅毛在水边。今名此水为 鹅溪 。”
(2).地名。在 四川省 盐亭县 西北,以产绢著名。《说郛》卷八一引 宋 蔡襄 《茶录·茶罗》:“茶罗以絶细为佳。罗底用 蜀 东川 鹅溪 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羃之。” 清 王士禛 《鹅溪》诗:“眼明今日 盐亭 路,十里 鹅溪 碧玉流。”
(3).见“ 鹅溪绢 ”。
《漢語大詞典》:鹅溪绢(鵝溪絹)
亦作“鵞溪绢”。 产于 四川省 盐亭县 鹅溪 的绢帛。 唐 代为贡品, 宋 人书画尤重之。新唐书·地理志六:“ 陵州 仁寿郡 ,本 隆山郡 , 天宝 元年更名。土贡:麩金、鹅溪绢、细葛。”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余尝戏作小诗,用 少陵 事云:‘百尺寒松老干枯, 韦郎 笔妙古今无。何如莫扫鹅溪绢,留取 天吴 紫凤图。’”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愿将十丈鵞溪绢,再作青青玉笋图。”亦省称“ 鹅溪 ”。 宋 苏轼 《文与可有诗见寄次韵答之》:“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宋 黄庭坚 《题郑防画夹》诗之二:“欲写 李成 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清 吴伟业 《画兰曲》:“闻道罗幃怨离索,麝煤鵞绢閒常作。”
《漢語大詞典》:鹅儿(鵝兒)
(1).雏鹅。 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黄。” 宋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诗:“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宋 杨万里 《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指鹅黄酒。 宋 陆游 《立秋后四日雨》诗:“杯泛鹅儿供小歠,碓舂云子喜新尝。”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用约字》词:“已被色香撩病思,儘鹅儿,酒美无多酌。”
(3).鹅黄色。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芳郊取次布韶华,柳丝搓得鹅儿乍。”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咏春雨》词:“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纔著春寒瘦不支。”
《国语辞典》:白鹅(白鹅)  拼音:bái é
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似雁而体型较大,颈长,而嘴、脚皆短,全身雪白。常靠水而居,是一种水鸟。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國語辭典》:鹅鹳(鵝鸛)  拼音:é guàn
一种古代军阵。《文选。张衡。东京赋》:「火列具举,武士星敷,鹅鹳、鱼丽、箕张、翼舒。」
《漢語大詞典》:鹅群(鵝羣)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 唐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 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 清 查慎行 《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 鹅羣帖 ”。
《漢語大詞典》:笼鹅(籠鵝)
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 王羲之 以字换鹅事。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出风尘。 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國語辭典》:鹅毛(鵝毛)  拼音:é máo
1.鹅的羽毛。《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致贺语,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
2.比喻轻少之物。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3.比喻柳絮。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4.比喻飞雪。《平妖传》第一八回:「时逢仲冬,彤云密布,朔风凛冽,纷纷洋洋下天好大雪。怎见得这雪大?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空中白鹭群飞,江上素鸥翻覆。」
《漢語大詞典》:金鹅(金鵝)
(1).金色的鹅。艺文类聚卷九一引《临海记》:“郡东南有白石山,高三百餘丈,望之如雪。山上有湖,古老相传云:金鹅所集,八桂所植。下有溪谷,金光焕然。”
(2).金色鹅形饰品。 唐 李贺 《洛姝真珠》诗:“金鹅屏风 蜀 山梦,鸞裾凤带行烟重。”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斗,红旆风吹画虎狞。”
(3).金制的鹅形酒器。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 贞观 末, 吐蕃 献金鹅,可盛酒三斗。”
分類:金色酒器
《漢語大詞典》:鴐鹅(鴐鵝,鴐鵞)
亦作“ 鴐鵞 ”。野鹅。《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弋白鵠,连鴐鵞,双鶬下,玄鹤加。” 颜师古 注:“鴐鵞,野鵞也。”宋史·五行志二下:“ 政和 后,禁苑多为村居野店,又聚珍禽、野兽、麀鹿、鴐鹅、禽鸟数百实其中。”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鴐鵞逢天风,北向惊飞鸣。”
分類:野鹅
《漢語大詞典》:鹳鹅(鸛鵝,鸛鵞)
亦作“ 鸛鵞 ”。
(1).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 华氏 战于 赭丘 。 郑翩 愿为鸛,其御愿为鹅。” 杜预 注:“鸛、鹅皆陈名。” 杨伯峻 注:“埤雅·释鸟:鹅自然有行列。故《聘礼》曰‘出如舒鴈’(鴈即鹅)。古者兵有鸛、鹅之陈也。旧説 江 淮 谓羣鸛旋飞为鸛井,则鸛善旋飞,盘薄霄汉,与鹅之成列正异,故古之陈法或愿为鸛也。”后遂以“鸛鹅”泛指军阵。 宋 沈括 《延州谢到任表》:“四府连衡,而鸛鵞成列。” 清 裛一 《庚子时事杂咏·联军入京》:“心惊君子为猨鹤,眼看雄心尽鸛鹅。”
(2).鹳和鹅的飞翔。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清 王士禛 《送洪昉思由大梁之武康》诗:“北风吹雪如鸛鹅,急装结束尪驴驮。”
《國語辭典》:天鹅(天鵝)  拼音:tiān é
动物名。雁形目雁鸦科。游禽鸟类。形似鹅,体大颈长,上嘴有黄色的瘤,全体纯白或黑。分布于寒带,栖于水滨,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也称为「飞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