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养鹰(养鹰)
后汉书吕布遂飞布因登求徐州牧不得登还布怒拔戟斫机登曰登见曹公言养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则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苏洵衡论才小者鹰也先赏之是养鹰者饱之而求其击搏亦不可得也
《漢語大詞典》:神鹰(神鷹)
对鹰的美称。 唐 李白 《独漉篇》:“神鹰 梦泽 ,不顾鴟鳶,为君一击,鹏搏九天。”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道君画鹰:“汝家堂上有神鹰,见我即欲搏击。”亦借指飞机。 陈毅 《昆明游西山》诗:“空中神鹰展银翅,掠过山尖。增气势,多威严。”
分類:飞机
《漢語大詞典》:豪鹰(豪鷹)
犹雄鹰。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代 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 宋 王安石 《祭束向元道文》:“霜落之林,豪鹰儁鸇,万鸟避逃,直摩苍天。” 清 吴廷桢 《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豪鹰崱屴毛骨异,敢以凡鸟题门枢。”
《漢語大詞典》:鹰化(鷹化)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鳩。” 孔颖达 疏引《周书时训》:“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鳩,至秋,则鳩化为鹰。”后遂以“鹰化”代称仲春之月。 晋 张协 《杂诗》:“鹰化日夜分,雷动寒暑离。”
分類:二月
《骈字类编》:鹰飞(鹰飞)
南北朝 庾信 冬狩行四韵连句应诏诗 惊雉逐鹰飞,腾猿看箭转。
《漢語大詞典》:鹰鹞(鷹鷂)
(1).鹰和鹞。泛指猛禽。文选·宋玉〈高唐赋〉:“鵰鶚鹰鷂,飞扬伏窜。” 晋 傅玄 《驰射马赋》:“往来若鹰鷂,超腾如逸虎。”
(2).指猎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平居惟好猎,常自饲犬。有妾 焦氏 者,为之饲鹰鷂。寝食之外,但治猎事。”
分類:猎鹰猛禽
《國語辭典》:鱼鹰(魚鷹)  拼音:yú yīng
1.通称能捕鱼的鸟类。
2.鸬鹚的别名。参见「鸬鹚」条。
分類:鱼鹰鸬鹚
《國語辭典》:鸬鹚(鸕鶿)  拼音:lú cí
动物名。鸟纲鹈形目。形似鸦而黑,喉白,嘴长,善潜水捕鱼,喉下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得鱼就置于囊内。也称为「摸鱼公」、「墨鸦」、「水老鸦」、「乌鬼」、「鱼鹰」。
《骈字类编》:鹰饥(鹰饥)
张说蜀路诗见凤饥下
《國語辭典》:老鹰(老鷹)  拼音:lǎo yīng
动物名。鹫鹰目猛禽类。全身呈褐色,尾形像鱼尾,翼大擅飞翔,嘴钩曲,眼睛非常锐利,趾有锐利的爪,嘴脚皆强劲有力。捕食鱼类、青蛙、鸟类等。也称为「鸢」。
《骈字类编》:鹰窠(鹰窠)
明 高启 萧鍊师鹰窠顶丹房 东观鹰窠峰,中天插孤青。
《骈字类编》:鹰瞵(鹰瞵)
左思吴都赋袒裼徒抟拔距投石之部猿臂骈胁狂趡犷猤鹰瞵鹗视参谭翋𦑶若离若合者相与腾跃乎莽䍚之野
《漢語大詞典》:晾鹰台(晾鷹臺)
元 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 。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 南海子 ,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为之……殿傍 晾鹰臺 ,鹰扑逐以汗,而劳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 清 吴家骐 《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虎旅自諳司马法,鵷班齐侍 晾鹰臺 。”《新民晚报》1987.8.13:“ 南苑 ,即 南海子 ,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围猎和演习武事的场所。 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驾幸 南海子 ,登上 晾鹰台 ,观看赛马和斗虎,仪式十分隆重。”
《漢語大詞典》:调鹰(調鷹)
调弄和训练鹰隼。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开封 尹 桑维翰 ,以国家危在旦夕,求见帝,帝方在苑中调鹰,辞不见。” 胡三省 注:“调鹰者,调习之也,使其驯狎而附人。” 郁达夫 《薄奠》中:“河边隙地,长成一片绿芜,晚来时候,老有闲人在那里调鹰。”
《漢語大詞典》:鹰坊(鷹坊)
古代宫廷饲养猎鹰的官署。新唐书·百官志二:“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鵰坊,二曰鶻坊,三曰鷂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鹰坊人 善友 扶帝自门楼下,至 絳霄殿 廡下。” 胡三省 注:“鹰坊, 唐 时五坊之一也。” 明 无名氏 《北平考》卷四:“《武宗纪》: 至大 元年二月癸巳,立鹰坊为仁虞院。《仁宗纪》: 至大 四年二月,罢仁虞院,改置鹰坊。” 清 揆叙 《鹰坊歌》:“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脱供鹰坊。”
《骈字类编》:雕鹰(雕鹰)
易林刚柔相伤火烂销金雕鹰制免伐楚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