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4,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著瓦还鹿
著鹿皮帽
著鹿角爪
重宴鹿鸣
重预鹿鸣
重赴鹿鸣
朱鹿
掌鹿
中原逐鹿
獐麇马鹿
獐麇马鹿
万寿白鹿
五鹿折角
挺鹿走险
黇鹿
《分类字锦》:著瓦还鹿(著瓦还鹿)
魏志管辂传注:辂父在利漕时,有治下屯民捕鹿者,其晨行还,见毛血人取鹿处,来诣,厩。告辂,辂为卦语云:此有盗者,是汝东巷中第三家也。汝径往门前,伺无人时,取一瓦子,密发其碓屋东头第七椽,以瓦著下,不过明日食时,自送还汝。其夜盗者父病头痛,壮热烦疼,然亦来诣辂,卜辂为发祟。盗者具服,辂,令担皮肉藏,还著故处,病当自愈。乃密教鹿主往取,又语使复往,如前举椽弃瓦,盗父病差。
分类:卜筮
《分类字锦》:著鹿皮帽(著鹿皮帽)
南史何尚之传:在家常著鹿皮帽,及拜开府,天子临轩,百僚陪位。沈庆之于殿庭戏之曰:今日何不著鹿皮冠?
分类:
《分类字锦》:著鹿角爪
梁书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杨亿诗:鹿爪试银筝。
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宴鹿鸣(重宴鹿鳴)
见“ 重赴鹿鸣 ”。
《國語辭典》:重赴鹿鸣(重赴鹿鳴)  拼音:chóng fù lù míng
清制,中举人后六十年,再加入此科乡试的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中进士后六十年,再遇此科会试,称为「重赴琼林」。
《漢語大詞典》:重预鹿鸣(重預鹿鳴)
见“ 重赴鹿鸣 ”。
《國語辭典》:重赴鹿鸣(重赴鹿鳴)  拼音:chóng fù lù míng
清制,中举人后六十年,再加入此科乡试的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中进士后六十年,再遇此科会试,称为「重赴琼林」。
《國語辭典》:重赴鹿鸣(重赴鹿鳴)  拼音:chóng fù lù míng
清制,中举人后六十年,再加入此科乡试的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中进士后六十年,再遇此科会试,称为「重赴琼林」。
《漢語大詞典》:朱鹿
古代车舆上的红色鹿形装饰。后汉书·舆服志上:“王、公、列侯,鏤锡文髦,朱鑣朱鹿,朱文,絳扇汗,青翅鷰尾。”
《韵府拾遗 屋韵》:掌鹿
辽史穆宗纪:应历十四年冬十月丙辰,以掌鹿舒苏代斡里为扎萨克辖,赐金带、金盏、银二百两,所隶死罪以下得专之。
《國語辭典》:中原逐鹿  拼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唐。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漢語大詞典》:獐麇马鹿(麞麕馬鹿)
方言。比喻举止仓皇。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 杭 人﹞言人举止仓皇者曰麞麕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趯自窜,故以为喻。”
《漢語大詞典》:獐麇马鹿
方言。比喻举止仓皇。
《分类字锦》:万寿白鹿(万寿白鹿)
册府元龟:唐高祖武德五年十二月丙辰。校猎于华池之万寿原。白鹿见。帝亲御弧矢射而获之。
分类:蒐狩
《分类字锦》:五鹿折角
汉书朱云传: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斋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为博士。
分类:师儒
《漢語大詞典》:挺鹿走险(挺鹿走險)
挺而走险。谓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一:“势当骑虎难下之时,不得不为挺鹿走险之计。”参见“ 挺而走险 ”。
《漢語大詞典》:挺而走险(挺而走險)
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险,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 挺险 ”。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漢語大詞典》:黇鹿
鹿的一种,全身毛黄褐色或带赤褐色,有白色斑纹,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状,尾略长,性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