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扬州兴化人,字鹿友,号耑愚,晚号柴庵。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历晋江、潍县。天启二年征授御史,以召还文震孟等积忤魏忠贤削籍。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陕西,劾治冒功将官。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扼河防,阻义军偷渡;减免租赋;杀已降义军首领贺宗汉等。后为兵部侍郎,言练兵称旨。十五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义军破襄阳、荆州、承天。帝命甡督师。甡请以重兵自南京趋武昌,忤帝意,遂以迟延为罪,夺职遣戍云南金齿卫。次年福王即位,赦还。入清,卒于家。有《柴庵疏集》、《潭西草堂忆记》、《寤言》等。
维基
吴甡(1589年—1670年),字鹿友,晚号柴庵。江苏兴化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四十一年,赐同进士出身。先后任福建邵武、晋江及山东潍县知县。天启二年,由知县入京任监察御史,长官左都御史赵南星拟按年例将吴甡对调出京,吴甡于是推荐方震孺等,追论崔文升、李可灼等红丸案进药用药错误致光宗身亡之罪,因而留京,成为东林党人。之后建议撤销内操,请朝廷召用邹元标、冯从吾、文震孟,于是和执政的魏忠贤积怨相忤。天启七年二月,削籍。崇祯改元,以故官起用为监察御史。温体仁、周延儒攻讦东林党人钱谦益。吴甡恐防思宗任用两人,建议入阁的枚卜大典在廷推名单中选用,事件因以平息。当时对魏忠贤党羽的追究和京察同时举行,吴甡建议魏党的罪恶并非选举法则所能概括,应该要先定罪。监察御史任赞化因为弹劾温体仁而外谪,吴甡上书救任、大力诋击吏部尚书王永光向太监献媚,请罢黜王。两者皆没有得到采纳。吴甡巡按河南的任上,有妖人聚众抢劫村落,吴甡捕获并诛杀首领。崇祯四年,朝廷任命吴甡携带内帑十万两赈济延绥,吴甡描述当时鄜州「一县之内,十室九空」,延长县「流贼数万,屯聚城下」,清涧县「荒乱尤甚,县中之民,半化为盗,因之饥馑,人心汹汹……城十里外皆是贼巢」。时任三边总督杨鹤指:「非救荒,乃救乱也。」吴甡颁布朝廷谕令,贼党解散。思宗得知,即时任命吴甡巡按陕西。吴甡弹劾延绥镇总兵官杜文焕杀良冒功,杜下狱夺职。吴甡数番为民请命,都得到朝廷允许。吴甡后为大理寺丞、左通政。崇祯七年九月,越级擢用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吴甡上书陈述防御、边寇、练兵、恤民四难,以及议兵、议将、议饷、议用人四件事。每年年终扼守黄河,提防陕西河南来的贼人,接连三年没有一贼通过,期间修筑长城。崇祯八年四月上书:「晋民有三苦:一苦凶荒,无方法糊口谋生;一苦追呼,无力缴纳租税;一苦杀掠,无办法保全性命。因此悉数沦为盗贼,请朝廷蠲免最残破的十州的县租。」思宗即时令朝廷商议施行。户部建议徵收间架税,吴甡力争反对,没有接得到采纳。秋,清国征服察哈尔,清军攻略朔州,兵锋直抵忻州、代州,明国守将屡败。宣大山西总督杨嗣昌派遣副将由代州前往侦察,亦战败逃走。山西巡抚吴甡降五级,杨及大同巡抚叶廷桂降三级,三人戴罪视事。早前定襄县多次地震,吴甡说:“必定有清兵。”下令有司打造守城器具,最终卒之有入侵,定襄因为有准备的缘故,惟独没有被兵。山西大盗贺宗汉、刘浩然、高加计都是前任巡抚戴君恩所招抚,尾大不掉。吴甡明面上抚慰他们,而暗地里密令参将虎大威、刘光祚等下手,各个都被歼灭。吴甡行军树立两面白旗,贼人胁从及老弱妇女跪在旗下即可免死,全活了颇多人。吴甡巡抚山西的任上四年,军民拥戴就像慈母一样。后因病归家。后任河南、陕西等省巡抚。大学士温体仁告诉吴甡:“流贼癣疥疾,勿忧也。”崇祯十一年二月,起用为兵部左侍郎。冬,长官兵部尚书杨嗣昌指边关戒严,兵部左侍郎吴甡及兵部添注侍郎惠世杨久没有到任,请重新廷推。明思宗发怒,落职閒住。崇祯十三年冬,以故官起用为兵部左侍郎。次年,协理京营戎政。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杨嗣昌死后,督师出缺,思宗命吴甡上前线督师,晋吴甡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克襄阳、荆州、承天,建立大顺政权。思宗命吴甡督师湖广。吴甡请拨精兵三万“自金陵赴武昌”,仅凑残兵万余。吴甡因手中无兵,一再找借口拖延,至四月仍未出京。五月初一,张献忠陷汉阳,武昌大震。五月三十日张献忠陷武昌。商毅收复汉阳,吴甡下令黄得功和刘良佐从黄州渡江,协同商毅围剿张献忠。八月,武昌失守,以“故延师期,以致楚省不守,根本震邻”罪,令锦衣卫把吴甡逮捕入京,被革职查办,交法司议罪。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得知此事,驰书援救,思宗不允。十一月,被遣戍云南金齿(今云南保山)。途中得知李自成破北京事,肝胆俱摧。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建元弘光,下旨赦还。卒于康熙九年(1670年),《明史》评价:「抑时势实难,非命世才,固罔知攸济也。」有《柴庵疏集》20卷,清代被列为禁书。
冯之图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冯之图(1591年—1677年),字书先,号密庵,湖广武昌府兴国州永城里人。冯之图早有写文章的名声,万历四十六年(1619年)中乡试副榜,与陈际泰、黎元宽一同学习,到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先在兵部观政,后在九年(1636年)获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十年(1637年)署任山东司郎中事,当时刚设立新饷司,收兑没有成例,运户不便,他察觉当中有弊端,因此有税即收,不许留难人民,令中饱私囊者消失,而通惠河水乾涸,漕船不能前进艘,他就到天津监督之,崇祯帝书其名于屏风以示褒奖。之后冯之图外任福建漳南道参议,遇上武平清流山寇肆虐,他力求招抚,又巡视海上,昼夜戒严,地方安宁,有廉干声誉,却在大计被贬谪而辞官回乡;明末地方混乱,有贼人郑大发盘踞太平山作乱,他连同下江防道副使洪天擢平定,婉拒朝廷荐用,自号鹿门老樵,年八十七岁去世,著有《溪声堂制艺》、《易老堂诗文集》流传,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湖广巡抚张朝珍奏请下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55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潜夫,号仁植。方以智父。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间为职方员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崇祯初,起故官。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连败农民军李万庆、罗汝才等部。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旋因部将兵败,为杨嗣昌所劾,下狱。后得释,再起督大名、广平军务,京师陷落后南奔。弘光时见马士英、阮大铖乱政,归隐不出。又十余年而终。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潜夫,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除知嘉定州调福宁入历兵部郎中削籍起尚宝卿以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维基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潜夫,号仁植,晚号鹿湖。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方孔炤为方大镇之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擢兵部员外郎。天启初年,升为职方司郎中。因忤崔呈秀,被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起复原职,复升为尚宝司卿,次年丁父艰,庐墓三年。崇祯七年甲戌发生民变,焚掠巨室,独不与而因靖乱,抚按表荐之,起南玺卿(南京尚宝司卿)。孔炤精通医学、地理、军事。崇祯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剿寇九战八捷,连败李万庆、罗汝才等部。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因与杨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败,遂下大理寺狱。后得减罪,仅戍绍兴。不久召入陛见,任山东、河北屯抚,兼理大名、广平军务。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马士英排挤去职归家。归隐桐城白鹿山,读书著述。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枞阳横埠合明山,门人称之为贞述先生。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环中堂诗文集》等。其中《全边略记》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势图》。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谷,字愚公,号石仓,一号鹿柴,秀水人。万历癸丑进士官应天学政御史思庙初以党累闲住
维基
曹谷,字愚公,号石含,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泾县知县,四十三年充应天府同考。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授南京山东道御史,疏参恶生文时光、何光显等。丁忧归,服阕,天启五年十月,起补湖广道御史,十二月巡按江西,疏参南京兵部侍郎郝名宦、太常寺少卿杨维新,并荐户部主事洪启初、工部郎中聂心汤。毁江西南昌等府书院田土变价银三千一十七两以助大工。崇祯初,督应天学政。后因逆案削籍。
鹿献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鹿献阳(16世纪—17世纪),字宁光,南直隶凤阳府颍州人。鹿献阳是天启元年(1621年)的河南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成进士,获授大同推官,奉命前往新平,至聚落城时遇上三万名敌兵攻打大同;他和人名民坚守数天,援兵来到才让敌军离去。朝廷使者以他精通军务,荐为边才第一,皇帝赐金十锭和敕书嘉奖,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72 【介绍】: 明末清初顺天涿州人,字振鹭。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间谄事魏忠贤,入阁,任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以忤忠贤意罢官。崇祯帝治阉党,论杖徒,赎为民。入清,受摄政王多尔衮征用,以大学士原衍入内院佐理机务。官至中和殿大学士。顺治八年,曾被罢斥,旋仍被起用。康熙间卒,谥文敏,旋被削谥。
维基
冯铨(1595年—1672年),字伯衡,又字振翁,号鹿庵。直隶涿鹿中卫籍(今河北涿州市)昌黎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两朝皆官至大学士。冯铨为蓟辽兵备道冯盛明之子。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历春坊赞善、谕德,转少詹事。天启间附和魏忠贤,参与杀害杨涟、熊廷弼等,充《三朝要典》总裁官。迁礼部侍郎,协办东阁太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年)回籍閒住,崇祯元年(1628年)削籍,家居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受多尔衮徵用,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后累官礼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弘文院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上疏请恢复明朝票拟旧制,与谢升议定郊社、宗庙乐章。曾参与《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的工作,1650年刊印。顺治十三年以年老离职,仍留备顾问。康熙十一年(1672年)卒于涿州。谥文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61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静子,别号野鹿居士。明诸生。北游燕齐,南至吴越,结交天下磊落奇人。弘光时,入刘泽清幕府,见其所为,乃不肯受官职。入清,常往来徐淮之间。有《溯园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四
贾开宗,字静子,商丘人。诸生。有《溯园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宋祖舜,字淑哲,别号鹿游,山东兖州府东平州军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除户部主事,天启三年(1623)任淮安府知府。历陕西参政,分守西宁凉州道,天启六年闰六月,以陕西固原道按察司副使宋祖舜管理西宁道事。崇祯八年(1635)代卢象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巡抚郧阳。九年三月甲戌,祖舜轻寇,追之失利,亡其印符,被削籍。卒年六十七。著有《守城要览》。
李希揆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希揆,号鹿胎,云南曲靖府南宁县人。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云南乡试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大理寺观政,授铜梁县令,有政声。六年补浙江海盐县知县,丁忧归。崇祯二年补孟县,澹静慈惠,政简刑清,民号李佛。兼精青乌家言,谓邑地青龙逊强处弱,又水奔不聚,遂建锁水阁于县东南五里,阁高五丈余。谓后科名当盛,且有入翰林者。后皆如言。盗魁李小泉聚众称称王,希揆练民兵,出奇策生擒之。四年调河内县,五年擢吏部稽勋司主事,历验封司、考功司。吏科给事中曹履泰疏纠李希揆骤躐典铨,希揆嗾大珰王永祚使诬履泰下狱,论戍岭南。六年降湖广按察司知事,八年升南大理寺右评事。归建兴古书院于府治南宁县报恩寺侧。卒年四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监利人,字翰鹿,号耐安。性至孝,博学洽闻,尝主阳春书院。万历四十六年举人。崇祯时官四川资县知县,十五年,归里。有《初照亭集》。
张怡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8—1695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上元人,初名鹿征,一名遗,字瑶星。明诸生。官锦衣卫镇抚。大顺军破京师时被俘,旋得释。入清,隐居摄山白云庵,称白云先生。五十余年不入城市。有《古镜庵诗集》、《玉光剑气集》。
鹿善治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鹿善治,字伯良,北直隶保定府定兴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鹿善继同宗堂弟。其父鹿惺在乡有义行,鹿善治慨爽有父风。崇祯九年中举人,十三年以殿试乙榜赐特用,十五年成进士。同年为躲避壬午之役战乱,举族随孙奇逢、杜越、张果中、贾三槐自县城迁入百楼乡村不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号鹿起。入清为僧,名大智,字无可,别号有药枕、弘智、愚者大师等。少为复社名士。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南海,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学问广博,于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药卜,无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学和哲学,重视“质测”,意即实验。与利玛窦交往甚密,通晓当时西方科学知识,对神学多所批评。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浮山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弘智,字无可,别字药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祯庚辰进士,官检讨。初为报恩寺僧,后开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
词学图录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浮山愚者,逃禅以后名行通、无可、五老、弦智、愚者、墨历、木立、药地、极丸、浮庐等。安庆人。崇祯十三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著述百余种,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识》,又有《药地炮庄》、《东西均》哲学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
维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科学家。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方以智幼禀异慧,六岁知文史,博览群书。早年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隶、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崇祯七年(1634)桐城民变,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随家人避居南京。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严刑拷打。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入南明永历朝,除经筵讲官,因伪书案被免职。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药地和尚”。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一说坐化。据说,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时,在社会底层,推动了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发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密之,桐城人。崇祯庚辰进士,授翰林检讨,有《浮山全集》。
关键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关键,字六钤,号蕉鹿,浙江钱塘县人。同进士出身。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进士,崇祯十七年授丹徒县知县,设立水栅禽拿巨盗邓七。明亡,拥立南明弘光政权,数月后即弃官归乡。归隐四十四年,绝口不言世事,不与清朝权贵交通。卒年七十九岁。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之相,号鹿谷,山西长子县人。进士出身。崇祯十六年,登进士,后因时局混乱,在家著述,著有《梨花坞诗》、《琅轩集》、《缥笥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