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麻姑  拼音:má gū
1.传说中的仙女。姓黎字琼仙,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宋徽宗政和中,封为真人。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
2.山名。参见「麻姑山」条。
《漢語大詞典》:麻姑酒
酒名。格致镜原卷二二引《事物绀珠》:“麻姑酒, 麻姑泉 水酿,出 建昌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沧州 酒, 阮亭先生 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亦省作“ 麻姑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右之麻姑, 建州 之白酒,如饮汤然,果腹而已。”
分類:酒名
《漢語大詞典》:麻姑爪
麻姑 的手。 宋 苏辙 《赠吴子野道人》诗:“道成若见 王方平 ,背痒莫念 麻姑 爪。”后指美女子灵巧、纤长的手。
《漢語大詞典》:麻姑酒
酒名。格致镜原卷二二引《事物绀珠》:“麻姑酒, 麻姑泉 水酿,出 建昌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沧州 酒, 阮亭先生 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亦省作“ 麻姑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右之麻姑, 建州 之白酒,如饮汤然,果腹而已。”
分類:酒名
《国语辞典》:麻姑山  拼音:má gū shān
山名:(1)在江西省南城县西南,山顶有坛,相传麻姑在此得道,颜真卿著有《麻姑仙坛记》。《太平寰宇记。卷一一○。江南西道八。建昌军州》:「麻姑山在县(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有古坛,相传麻姑得道于此。」(2)在安徽省宣城县东,相传麻姑在此飘举。《清一统志。卷一一五。宁国府。山川》:「麻姑山,在宣城县东三十里。名胜志:『麻姑山,高广过于敬亭,昔麻姑于此飙举,有丹灶存。』」
《分类字锦》:宛疑麻姑
李白 赠嵩山焦鍊师诗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中有蓬莱客,宛疑麻姑仙。
分类:女冠
《国语辞典》:麻姑搔痒(麻姑搔痒)  拼音:má gū sāo yǎng
传说汉孝桓帝时,麻姑降蔡经家,蔡经见其鸟爪,默念可用来搔背痒,而遭鞭打。见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
《国语辞典》:麻姑献寿(麻姑献寿)  拼音:má gū xiàn shòu
戏曲剧目。内容以麻姑献寿为主题,全剧充满欢娱热闹。
《国语辞典》:麻姑仙坛记(麻姑仙坛记)  拼音:má gū xiān tán jì
颜真卿于唐大历六年(西元771)书立的碑文。全名为「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内容记载古仙女麻姑在江西麻姑山得道事迹。笔劲端严雄秀,为颜书名碑之冠。原碑毁于明代,拓本流传于世的有大、中、小字三种。
《漢語大詞典》:麻姑剌
日本 木枕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近见 梁孝廉 处素 履绳 《题汪亦沧日本国神海编》云……‘通宵学枕麻姑剌,好向床前听鬭牛。’其俗以木为枕,号‘麻姑剌’,直竪而不贴耳,故至老不聋。”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四八:“今案枕名‘麻姑剌’即makura(马苦拉)。旧式者以木为之。正面侧面均呈梯形,高约八九寸。正面底部下阔约尺许,侧面下阔约其半。上有软垫呈圆棒状,固定于木,以之枕于后脑凹下。盖旧式 日本 女人梳‘丸髻’,男子梳‘曲髻’,颇费事,故用此木枕,以免损其发式。所谓‘至老不聋’云者,如非误会,则欺人之谈。”
分類:日本
《漢語大詞典》:麻姑搔背
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谓仙人 麻姑 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明星玉女 备洒扫, 麻姑 搔背指爪轻。”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三:“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 搔背岂胜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只愁今夜里,少一个 麻姑 搔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