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麻痹(麻痺)  拼音:má bì
1.由于神经或肌肉受到损伤,而失去知觉或导致动作功能的障碍。也作「痲痹」。
2.比喻对事情失去应有的知觉。如:「我对感情一事已麻痹了。」
《國語辭典》:小儿麻痹症(小兒麻痺症)  拼音:xiǎo ér má bì zhèng
病名。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参见「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条。
《国语辞典》:脑性麻痹(脑性麻痹)  拼音:nǎo xìng má bì
病名。由于分娩时头部的损伤、出血、血栓、续发性脑炎,导致引起患儿异常运动、智障等症状的疾病。
《国语辞典》:肌肉麻痹(肌肉麻痹)  拼音:jī ròu má bì
肌肉因神经受伤而无法随意动作的情况,称为「肌肉麻痹」。
《国语辞典》:小儿麻痹疫苗(小儿麻痹疫苗)  拼音:xiǎo ér má bì yì miáo
为预防小儿麻痹感染的疫苗,有口服用的沙宾疫苗和注射用的沙克疫苗两种。
《国语辞典》:心脏麻痹(心脏麻痹)  拼音:xīn zàng má bì
心脏因受过度冲击、刺激,而停止跳动,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国语辞典》:震颤麻痹(震颤麻痹)  拼音:zhèn zhàn má bì
巴金森氏症的别名。参见「巴金森氏症」条。
《國語辭典》:麻痹不仁(麻痺不仁)  拼音:má bì bù rén
对于事物感觉迟钝或漠不关心。明。李贽〈寄答留都〉:「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我为麻痹不仁之人矣。」也作「麻木不仁」。
《國語辭典》:麻痹大意(麻痺大意)  拼音:má bì dà yì
比喻缺少警觉,粗心不谨慎。如:「这件事需处处小心周到,不可麻痹大意。」
《漢語大詞典》:老癃
谓年老手足麻痹,渐成废疾。 宋 何基 《辞牍》之二:“某与扶杖老癃,同一痛割。”
《國語辭典》:羸师(羸師)  拼音:léi shī
衰弱疲惫的军队。古时作战,常将精兵隐藏起来,而以疲弱的兵士诱敌。《左传。桓公六年》:「请羸师以张之。」唐。元稹〈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堂堂排直阵,衮衮逼羸师。」
《漢語大詞典》:玩敌(玩敵)
(1).轻敌。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以书责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今四方之人,皆玩敌而便战鬭矣,可得而胜者,以彼乱而我治,彼逆而我顺也。”《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 楚穆王 疑 鬭越椒 玩敌,欲自往督战。”
(2).犹言麻痹敌人。三国志·吴志·朱然传:“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輒有功。”
《漢語大詞典》:坐痹(坐痺)
下肢麻痹症。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老妻忧坐痺,幼女问头风。”
《国语辞典》:沙克疫苗  拼音:shā kè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注射疫苗。由死的小儿麻痹病毒制成,分数次注射入人体,藉以产生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保护,不致受到活病毒的感染。因细菌学家沙克(Jonas E. Salk)研制成功而命名。
《国语辞典》:沙宾疫苗(沙宾疫苗)  拼音:shā bīn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口服疫苗。以减毒的小儿麻痹活病毒制成。其效果较注射用的沙克疫苗为佳,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小儿麻痹疫苗。因美国医学家沙宾(Albert B. Sabin)研制成功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