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下麾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下麾注索𨼆曰表在猗氏麾音撝
《骈字类编》:右麾
易林见左指下
《漢語大詞典》:丹麾
红旗。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谷虚流凤管,野緑映丹麾。”
分類:红旗
《漢語大詞典》:麾葆
大旗与羽盖。借称统帅。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闻 徐晃 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 操 猾肤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参见“ 麾盖 ”。
分類:大旗统帅
《國語辭典》:麾盖(麾蓋)  拼音:huī gài
旗帜与车盖。《南史。卷五五。杨公则传》:「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三国演义》第一九回:「陈宫在布侧大骂曹操奸贼,一箭射中其麾盖。」
《漢語大詞典》:借麾
旧指大臣自请出任州郡长官。 宋 范仲淹 《谢转给事中移知邓州表》:“遽上借麾之恳,实畏在梁之讥。俄奉明恩,曲加异数;假职名於祕殿,领使范於边藩。”
《骈字类编》:金麾
唐 沈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 金麾张画月,珠幰戴松风。
《漢語大詞典》:麾汗
犹洒汗。谓汗流如注。形容天气的闷热。 宋 苏轼 《答王庄叔书》之二:“黄茅海瘴正坐於秋。蒸暑麾汗,不能尽意,恕之。”
分類:天气闷热
《漢語大詞典》:麾纛
即麾旌。纛,大旗。 汉 史氏 《吴淞光复军纪略》:“ 苏 、 狼 、 福 三镇水陆各军队,亦咸隶于 吴淞 光復军麾纛之下。”参见“ 麾旌 ”。
分類:大旗
《漢語大詞典》:麾旌
(1).本为指挥旗。后多指将帅之旗。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曹公 东征 先主 , 先主 败绩”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先主 ﹞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2).引申为旗仗。《隋书·音乐志中》:“鑾轩循辙,麾旌復路。”
《漢語大詞典》:还麾(還麾)
返归。南齐书·倖臣传论:“至于元戎启辙,式候还麾,遮迾清道,神行案轡,督察来往,驰騖輦轂。”
分類:返归
《漢語大詞典》:白麾
白色的军旗。 黎元洪 《檄山东文》:“白麾一举, 武汉 克復, 湘 、 粤 、 寧 、 赣 ,亦同时响应,东南半壁,得以重见天日。” 黎元洪 《檄全国文》:“万众一心,天人共愤,白麾所指,瓦裂山頽。”
分類:白色军旗
《漢語大詞典》:进麾(進麾)
犹进军。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十二:“於时虽未统一,然止当大书甲子,黜 元 之年,併以我 吴 元之年,并注行下,斯足示进麾之大义。”
分類:进军
《漢語大詞典》:五麾
五方色之旗。即东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黄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麾,旌幡也。” 杨士勋 疏:“五麾者, 糜信 云:‘各以方色之旌置之五处也。’”
《漢語大詞典》:缇麾(緹麾)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 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漢語大詞典》:旨麾
调遣;指挥。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八:“ 丰乐桥 数木匠请假暂归,多日不至,敢烦旨麾,句押送来为幸。”一本作“ 指挥 ”。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五:“於是登城大呼而旨麾,兵乃小却。”
分類:调遣指挥
《漢語大詞典》:麾驱(麾驅)
挥赶。 唐 唐彦谦 《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诗:“蚊蝇如俗子,正尔相妒嫉。麾驱非吾任,遁避亦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