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50,分16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黄革
黄康民(字 琰平 )
黄文
黄九章
黄炎(字 晦之 )
黄裳(字 冕仲、勉仲 号 紫玄翁、演山 忠文 )
黄颜(字 择中 )
黄君卿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文节 字 鲁直 )
黄好谦(字 几道 )
黄彦
黄揆
黄莘
黄辙(字 遵晦、晦叔 )
其它辞典(续上)
黄秉黄革
黄康民(字 琰平 )
黄文
黄九章
黄炎(字 晦之 )
黄裳(字 冕仲、勉仲 号 紫玄翁、演山 忠文 )
黄颜(字 择中 )
黄君卿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文节 字 鲁直 )
黄好谦(字 几道 )
黄彦
黄揆
黄莘
黄辙(字 遵晦、晦叔 )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三年(1070)任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四年(1071)任郴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黄九章,神宗时人,熙宁中任中书省录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30 【介绍】: 宋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字冕仲,一作勉仲。神宗元丰五年进士第一。徽宗政和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尝上书谓三舍法宜近不宜远,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贫,不如遵祖宗科举之制,人以为确论。喜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卒谥忠文。有《演山集》。全宋诗
黄裳(一○四三~一一二九),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历越州签判。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为校书郎,六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五、四五八),后知颍昌府。绍圣二年(一○九五)为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二五、二○之九)。徽宗崇宁初知青州。五年(一一○六),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一二)。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知福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谥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录《黄公神道碑》。黄裳诗,以安乐堂、明善堂递藏清抄本《演山先生文集》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二四五
黄裳(一○四四——一一三○),字冕仲,号演山,又号紫玄翁,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人。熙宁末,权澶州州学教授。元丰五年举进士第一,六年为太常博士。元祐元年为大宗正丞,六年为集贤校理。绍圣四年试兵部侍郎,元符二年兼吏部侍郎。崇宁中历知青、颍、郓州。政和三年以龙图阁学士知福州,再任。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建炎四年卒,年八十七。著有《演山集》。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四、三二五、四五八、四八九、五一四等,《北宋经抚年表》卷二、卷四及《宋史翼》卷二六《黄裳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颜,字择中(《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吴郡志》卷二八)。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由著作佐郎、司农寺主簿迁太子中允兼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六)。三年,知谏院兼管勾国子监(同上书卷三○三),罢知太常礼院、国史院编修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五四)。全宋文·卷一七六三
黄颜,字择中,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祐八年进士。熙宁中累官著作佐郎、司农寺主簿。元丰二年为太子中允、兼监察御史里行。三年,同知谏院兼管勾国子监。寻以疾病,罢知太常礼院、国史院编修官。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六、三○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五四,《姑苏志》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七年(1074)任封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宛丘人,字几道。黄孝先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官新蔡令,逢岁凶,赈民全活甚众。累迁监察御史里行,上言开封府当受部民诉常平事,且直贾蕃被诬之狱。历知蔡州、濮州,卒。全宋诗
黄好谦,字几道,浦城(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神宗熙宁初除监察御史,通判颍州、大名府。哲宗初,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濮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改知颍州,未赴,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传。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黄好谦,字几道,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除新蔡令。熙宁中,官著作佐郎,登对受神宗与王安石赏识,命编修中书条例。迁太常丞,权监察御史里行。以母老自请,权通判颍州。七年,为河北转运判官,领京西转运使事。元丰中,历三司判官;六年,自司勋郎中出知蔡州;八年,入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出知濮州,改颍州,未赴而卒,年六十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二三三、二五七、三〇八、三三九、三五八、三九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越州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中大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五年(1072)任监都进奏院。熙宁六年(1073)任河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熙宁七年(1074)任河北路转运判官。元丰元年(1078)任秦凤等路转运判官。元丰二年(1079)任河东路转运判官。元丰三年(1080)任秦州知州兼安抚使。元丰四年(1081)任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元丰五年(1082)任职方郎中。元丰七年(1084)任汝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遵晦,一作晦叔。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授处州司理,调安仁令,率民垦田,治理沟洫,子弟秀者送于学。迁知新昌,使者奏其课为第一。累官朝奉郎、通判筠州。卒年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