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71,分312页显示  上一页  256  257  258  259  260  262  263  264  26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黄兆成( 绍绳 虞六 杯湖 )
黄孙茂(云来 九芝 )
黄宗昌(长倩 鹤岭 )
黄日芳(蠡源 )
黄鼎臣(尔调 )
黄奇遇(亨臣 绿园居士、平斋 )
黄近朱(完赤 侍宁 )
顾龙裳(稚龙 瑞黄 宦祠 )
黄家舒(汉臣 )
黄润中(嗣雨 )
黄邦镇(乃康 )
赵煇(黄如 )
饶京(君大 黄山 )
黄元功(伯谦 王屋、默斋 )
黄其晟( 仲晔、其晟 芝仲 平墅、元眉 )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九五
黄兆成,原名绍绳,字虞六,号杯湖。番禺人。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孙茂(?—1637年),字云来,号九芝,江西建昌府广昌县人。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初令江山县,调邵阳,以忤宗藩左迁,旋升工部主事,晋郎中,出备兵登莱,改监军道。寻出使朝鲜,却馈道数万金。崇祯十年(1637年),岛帅沈世魁之侄沈志祥谋变投清,孙茂适驻皮岛,密疏于朝,将东江帅印急送登州,缴还吏部,欲裁撤东江镇,被执遇害,事闻,赠太常寺卿。子黄作牧孝友,乡邑无间言,以岁贡授分宜训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即墨人,字长倩。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初为御史,首请斥于熹宗将逝时矫旨加衔进秩的“伪官”六十一人,帝以列名太多,不听。又劾周延儒、温体仁,不纳。后体仁、延儒入阁,宗昌降级归。十五年,清兵围即墨,宗昌率乡人拒守,城获全。而次子基中矢死,其妻及三妾殉之,时人谓之一门五烈。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长倩,即墨人。天启壬戌进士,知雄县调清苑擢山西道御史
维基
黄宗昌(1597年—?),字长倩,号鹤岭,山东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雄县(今河北省雄县)知县,调清苑县。崇祯初年,官山西道监察御史。崇祯二年(1629年)冬,巡按湖广。崇祯十年(1637年)罢官归里。崇祯十五年,即墨遭到清兵攻击,宗昌率里人拒守,力保全城。次子黄基被清兵射死。晚年在崂山康成书院南的楼上村隐居,筑有“玉蕊楼”。
黄日芳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日芳(16世纪—17世纪),号蠡源,湖广承天府沔阳籍四川重庆卫酉阳宣慰司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黄日芳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湖广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中进士,工部观政,授霍丘知县,七年调任江阴县。后曾任职朱大典军队的赞画,监督刘良佐军协剿史。经史可法推荐,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和秦士奇到高邮督饷,别人都称他敏捷干练。史可法在军队亲力亲为,他劝告:「书檄委托幕府,兵饷委托胥吏,相公只需要主持就可。」又说:「用兵是致死之道,应以生机行动;将领是会死的官职,应以生气出行。汾阳有很多歌姬,穷奢极欲,何曾因为私情废弃公务。」史可法笑而不答。随后他负责防河、清河和高邮,与来到的清朝使者辨论,又与陈士奇驻守邵伯,到扬州失陷后回乡。隆武帝继位后,起用他为太仆寺少卿,福京沦陷后,不入城市,十馀年后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
黄鼎臣,字尔调。永安人。文灿子。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新建知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有传。
维基
黄鼎臣(16世纪—1630年代),字尔调,广东惠州府永安县黄花乡人。黄鼎臣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新建知县,为政慈惠练达,剔除徵输宿弊,盐法马政焕然一新;之后他的朝廷推荐,却因为父亲去世,回乡时遇害。他写作下笔不须修正,脍炙艺林,崇祯十五年(1642年)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
黄奇遇,字亨臣。揭阳人。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授固安知县,捐资筑城,修辑县志。以荐卓异,对策称旨,特擢翰林院编修,与修实录。历经筵讲官,兼起居注。官至左中允。旋奔母丧。值乱被掠,后逃出。杜门乡居,足迹不入城市,更号平斋,自署绿园居士。卒年六十八。清林杭学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维基
黄奇遇(1598年—1666年),字亨臣,号平斋,晚号绿园居士,广东揭阳县人,生于渔湖(今属榕城区)。明末官员。黄奇遇少年丧父,牢记母亲教诲,以文章知名。天启七年(1627年)考中丁卯科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戊辰科三甲二百三十九名进士,崇祯四年(1631年)授顺天府固安县知县,任内惩治恶吏,整顿城防,政绩卓著,入祀当地名宦祠。后赴京入觐,不畏太监张彝。崇祯九年(1636年),调署东安县。同年因对策称旨,被提升为翰林院编修,纂修《熹宗实录》。历升春坊中允兼起居注官,因母丧回乡。不久甲申之变爆发,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随南明隆武帝、永历帝抗清,担任要职。因不满朝中派系斗争而乞归,闭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卒年六十八岁。清乾隆《揭阳县志》有传。
黄近朱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黄近朱,字完赤,号侍宁,四川重庆府长寿县民籍。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四川乡试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礼部观政,三年十二月授刑部河南司主事,四年三月调云南司主事监督西三仓,六年十一月,户部尚书郭允厚荐举,管太仓银库,七年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历验封司、考功司主事。崇祯元年升文选司员外郎,给假。二年京察,六年降为浙江布政司经历,八年升大理寺评事,十一年升右寺副,十二年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升主客司郎中,出为湖广右参议。十五年降为上林苑蕃育署丞。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顾龙裳(1600-1672),初名杋,字稚龙,号瑞黄。清无锡人。允成孙。顺治九年岁贡生,授蒙城训导,擢孝感知县。著有《世德堂诗钞》,祀孝感名宦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无锡人,字汉臣。诸生。明亡,弃诸生服,坐卧斗室。有《焉文堂集》。
人物简介
黄家舒(1600-1669),字汉臣,无锡人。明诸生。天启、崇祯间曾与钱陆灿、唐德亮、顾宸等号称“听社十七子”。明亡后,杜门谢绝交游,自名其集为《焉文堂集》以见志。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润中,字嗣雨,福建晋江县人,进士出身。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福建乡试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转任礼部祠祭员外郎、擢惠潮兵备道。
黄邦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高明人,字乃康。崇祯三年以岁贡任雷州府学训导,转高州信宜教谕,摄县事。以守城功升湖广松滋知县。
赵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煇(16世纪—1642年),字黄如,山西平阳府蒲州河津县人。赵煇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授户部山东司主事,管理两督仓储,杜绝贪污,令宦官忌惮。不久转任兵部郎中,在霸州担任山西兵备副使。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攻打霸州城,赵煇同知州丁师羲固守城池,城破后穿好冠服,和幼子赵埝从容自杀,朝廷追赠光禄寺卿,恩荫其子,给予祭葬,入祀乡贤忠义祠。

人物简介

维基
饶京,字君大,号黄山,湖广黄州府蕲州民籍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湖广乡试四十五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吏部观政,本年接替蔡璿,担任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后由骆天閒接任。五年调任常熟知县,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为江西道御史,管银库。三年苏松巡按,五年淮扬巡按,七年南京刷卷,八年闲住。崇祯十六年正月,张献忠陷蕲州,令荐绅、孝廉、文学各冠带自东门入,西门出;尽斩之,御史饶京等预焉。顺治二年仕清,补武昌知府。
黄元功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元功(?—1641年),字伯谦,号王屋,晚号默斋,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性刚正,弱冠应童子试,而邑郡院三试皆首取。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考选庶常,须有所需有语之者,笑而弗应。筮仕定远令,仅月余,因地方事与巡方使者忤,引疾归。起改归德府教授,士多游宴侈靡,疏于经学,立睢阳社,聚士子讲业,耳提面命,甲乙其文,一郡大雅。督学使者尚严切,启径窦条不便六事,上之,使者惮焉。移国学助教,例当迁部曹,宁滞而让同官先迁。后转户曹,按次榷临清税,有杨某督储宁武,宁武会兵变,杨滇人也,父母老,欲辞官,公请于大司马,代杨差宁武,杨差临清,人高其谊。粮储积弊,解官放粮召买,廉得其实,革正之,士饱于伍,马腾于厩。著要言八条,后入矜式。督抚耿公疏荐可为备兵使,铨部待求而后覆曰:岂可求也。又引疾归。家居一年不补,同年平田公语之曰:主上知君久矣,每问黄员外未见何也。君当起以副上知。始矍然补原职,转郎中,越年余,升汝宁府知府。时汝宁荒旱,盗贼充斥,以抚字寓,保障解散,当斩馘,整战具,练兵丁,修城壕,设烽堠,流寇两犯城下,御破遁去。市渠驱身隶崇藩,往往害诈百姓,控告不敢,知而捕杖之,违崇藩意,疏劾,遂镌一级,补两淮运副,后升岷王府长史,耻曳裾王门,不任而卒。
黄其晟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其晟(?—17世纪),原名黄仲晔,字芝仲,号平墅,又号元眉,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黄其晟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十三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户部观政,本年担任内阁中书,七年任顺天同考,授广东道监察御史,崇祯元年(1628年)巡视东城,又巡青。二年巡视陕西茶马,三年出为江西抚州府知府,四年丁忧归。十年起补南昌府知府,奉旨改名其晟。十六年补任桂林府知府,升广西南宁道副使,任内有德政。永历帝继位,让黄其晟升任工部右侍郎;永历二年(1648年)正月,他和蔡世承一同出任兵部左侍郎及右侍郎,但未赴官。之后他跟随永历帝到缅甸,被清朝军队抓拿入狱六年,回乡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