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71,分312页显示  上一页  258  259  260  261  262  264  265  266  26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黄熙胤(维敬 恭庭 )
龙文光(中黄、焕斗 西野 )
黄家瑞(祯臻 如千 )
黄淳耀(蕴生 陶庵、水镜居士 贞文、忠节 )
黄炜(子辉 塘村 )
黄端伯(元公 海岸道人 )
黄配玄(承文 位两 )
黄大鹏(文若 )
黄宏宪(文甫 )
黄德燝(贤仲 霱云 世称 伊园先生 )
黄鼎(平立、象三 )
傅山(鼎臣 青竹、仁仲、青主 公之佗、公他、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侨黄、侨松 别称 啬庐 )
戴王缙(绅黄 云极 )
黄虞龙(汝纳 节悯 )
黄耳鼎(以实 澹岩 )
黄熙胤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黄熙胤,字维敬,号恭庭,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黄凤翔孙。崇祯三年(1630年),黄熙胤中举人,四年联捷登辛未科进士,授南海县知县,抵御倭寇有功。十一年升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历任礼部仪制司郎中。清兵入关以后归顺,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由礼部郎中升任尚宝司少卿,二年二月升补尚宝司卿,闰六月授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招抚福建,三年五月奉召回京。五年六月复任通政使司右参议,十二月升左参议,七年五月升太常寺少卿,又升太仆寺卿。九年六月复补太仆寺卿,十年正月晋刑部右侍郎,四月以年老乞休致仕。有弟黄徽胤、子黄志遴。

人物简介

维基
龙文光(?—1644年),字中黄,又字焕斗,别号西野,广西马平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四川巡抚,被张献忠兵所杀。“柳州八贤”之一。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联捷进士,初任江西上犹县知县,五年调新建县知县,七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行取户部主事,调任吏部主事,历验封司、考功司,二年丁忧归。崇祯十年起补贵州提学佥事,十三年升本省右参议。崇祯十七年(1644年),官川北参政,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代陈士奇职,巡抚四川。龙文光接到任命后,与总兵官刘佳胤兵三千,由顺庆驰援成都。数日后,部署尚未完成,成都已被张献忠起事军队攻破。起事军驱赶文武官员及军民男妇到东门之外,准备屠杀,史称“忽有龙尾下垂”,起事军队以为是祥瑞,于是停止行刑。龙文光仍然不屈,在濯锦桥被杀害。刘佳引自沉于浣花溪。《明史》有传。。
黄家瑞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山东滕县人,字祯臻,号如千。崇祯七年进士。授汾阳知县。历扬州兵备佥事。崇祯十六年,超擢右佥都御史,督理淮扬盐法军饷。福王立,乞休,寓居平湖。后从沈犹龙等起兵反清,兵败,转战至浦口,赴水自杀。
维基
黄家瑞(?—1645年),字祯臻,济宁府滕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黄家瑞是万历十一年进士黄中色的孙子、万历三十七年举人黄昌年的儿子,在天启七年(1627年)成为举人,到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获授汾阳知县,调任良乡,之后历官祠祭主事、员外郎,外任扬州卫佥事。不久他因为抵御流寇有功擢任佥都御史,督理淮扬的盐法与军饷;南京失陷,他和沈犹龙、周兰、崔腾鲤、眭明永、陈子龙、李待问、王雄、章简等人募招义士数千人起兵支援吴志葵及黄蜚,隆武帝召任大理右少卿,松江沦陷后在浦口投水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5—1645 【介绍】: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蕴生,号陶庵。为复社成员。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清顺治二年,嘉定人抗清起义,淳耀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门人私谥贞文。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等。
维基
黄淳耀(1605年—1645年),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直隶嘉定县人。明末进士,抗清义士。清军破嘉定,黄淳耀自缢殉国。十岁入私塾读书,善八股文,筹组“直言社”,倡经世之学。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李自成破京师,福王立于南京。进士多前往授职,唯独黄淳耀不赴选。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黄淳耀驻守嘉定,清军围堵嘉定并切断其后援,嘉定危如累卵。嘉定城破前,同榜进士王泰际曾劝黄淳耀打开西门,给逃难的百姓放条生路,淳耀断然拒绝。嘉定失陷后,淳耀同其弟黄渊耀自杀殉国,于西城僧舍自缢死。黄淳耀死后,其弟子陆元辅将其遗像悬挂于书房,朝夕瞻拜,终生不缀。《明史》有传。清乾隆年间,追谥忠节。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长水人。字子辉。号塘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江西新城人,字元公,自号海岸道人。崇祯元年进士,历宁波、杭州两府推官,以丁忧归。南明弘光时,授仪制主事。清军破南京,被执不屈死。有《瑶光阁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公,建昌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历宁波杭州二府推官累迁礼部郎中有瑶光阁集
维基
黄端伯(?—1645年),字元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省黎川县)人,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散文家、诗人,因拒降清廷而殉国。黄端伯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次年授浙江宁波府推官。那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十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崇祯五年(1632年),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府推官。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崇祯十年(1637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陷北京,崇祯帝自缢。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即于南京称帝,黄端伯面北动哭,盼为国效力。经礼部尚书姜曰广推荐,授为正六品礼部仪制司主事、礼部仪制司郎中。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南京失守,朱由崧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及忻城伯赵之龙等百官皆迎降,城内自杀殉国的,除了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以外,只有十二个人,其中高级官员仅刑部尚书高倬,其馀皆是中下级官吏以及一般读书人,故时人叹曰:“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书写“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大字,拒不出迎。清豫亲王多铎,命兵卒将端伯押至面前,并吆喝使跪,端伯不屈。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端伯朗言:“皇帝圣明!”不愿多说一句。多铎问:“马士英何等臣属?”端伯答曰:“马士英,忠臣也!”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多铎点头良久,他问:“素闻黄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黄端伯断然拒绝并斥责迎清失节之人,说得降臣赵之龙等人面色发赤。多铎将其关押在江宁逾四个月,其间端伯一再拒绝清廷劝降。虽然身处牢狱之中,依然谈笑如常,且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道:“不降则戳!”黄端伯誓死拒降,多铎遂命杀之。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高喊:“何不刺我心!”临刑前,面北遥拜,颜色自若,观者万馀,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北向叩头,口呼高皇帝、烈皇帝就死”。口占绝命词曰:对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割截无嗔恨,刀山是道场。
黄配玄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黄配玄(?—1645年),字承文,号位两,江西省抚州府乐安县(今江西省乐安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登甲戌科进士,吏部观政,十月授南直隶望江县知县,八年调任怀宁县知县。此后升任南京兵科给事中。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安庐巡抚。丁内艰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福建建阳人,字文若。崇祯十三年进士,知义乌县。南明唐王召为兵科给事中,守仙霞岭。清兵至,被俘,不屈而死。
维基
黄大鹏(?—1646年),字文若。福建建宁府建阳县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任义乌县知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授龙游知县。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任兵科给事中,与郑为虹守仙霞岭,被清军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文甫。崇祯时入历局,随徐光启订正历法,授博士。历书成,加光禄寺署正。曾奉差至河南测视月食。官至虞衡司郎中,弃官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三
黄德燝,字贤仲,号霱云。海丰人。明思宗崇祯十二(一六三九)年乡试第二名举人(经魁)。生平喜吟咏,善书隶草,遒劲俊逸,世雅重之。晚年构伊园居别墅,读书谈道,时人称伊园先生。有《伊园集》。清乾隆《海丰县志》卷七有传。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鼎,字平立,一字象三,秀水人。崇祯间文学,有咏遇诸稿。其诗才思隽永,情致幽异,然刻意好新,遂成僻见,以背理处为深奇,故余特取其词意可通者存之。金陵篇虽不佳,犹是杰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7—1684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一字仁仲,别署公之佗,一作公他,又称啬庐、朱衣道人、石道人、随厉、六持、丹崖翁、丹崖子、浊堂老人、青年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乔山、侨山、侨黄山、侨黄老人、侨黄之人、傅道人、傅子、老檗禅、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花翁、大笑下士。明末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有《霜红龛集》等。
词学图录
傅山(1607-1684) 字青竹,后改青主,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山西阳曲人。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清初通儒无出其右者。书法为"清初第一写家",画被列入逸品。崇祯十七年于寿阳五峰山中加入道教,改着黄冠朱衣。顺治十一年,南明委宋谦来汾州与其密谋举义,后事暴露被捕,抗词不屈,绝食九日,几死,门人以计救之,得免出狱。康熙十七年征举博学鸿词,被迫舁至北京,以死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后与顾炎武、阎若璩、李因笃、朱彝尊、戴本孝等数十人在太原松庄、祁县丹枫阁聚会,切磋学问,砥砺志行。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二
傅山,字青主,又字啬庐,阳曲人。明诸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不试,授内阁中书。有《霜红龛集》。
清诗别裁集
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未应试授职,不就归。○征君归后,变姓名为公之佗,诗卷零落,只存一篇,以志梗概。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八
戴王缙,字绅黄,号云极,沧州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有《萧云斋集》。
维基
戴王缙,字绅黄,号云极,直隶沧州(今河北)人,进士出身。顺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进士,官行人司行人。著有《萧云斋集》。高祖戴才,明万历间尚书。父戴明说,清顺治间尚书。
黄虞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黄虞龙(17世纪—1647年5月7日),字汝纳,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黄虞龙年轻时曾建议在县内官窦凿开横桐筑堤,以备旱灾,到天启四年(1624年)中广东乡试解元,崇祯十三年(1640年)赐特用出身,获授清平知县,苗族叛乱时内抚外御,擢任黄平知州。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土匪蓝二带领清朝军队攻陷湄潭和黄平,黄虞龙和致仕昌平知州张问德一同被杀,州内生员司克文为其收葬尸体,打算入学宫旁边,不久他的家人取回尸体回乡,乾隆四十年(1775年)赐谥节悯,入祀忠义祠。

人物简介

维基
黄耳鼎(16世纪—1645年),字以实,号澹岩,湖广黄州府蕲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黄耳鼎自幼好学,崇祯九年(1636年)前往顺天府应试时看到有老人哭泣,一问之下才知道老人含冤卖女,他花了三日协助对方,本来赶不上试期,但刚巧市场火灾改期再试,便在当年中举人,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他获授中书舍人,秩满召对称旨,升为广西道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崇祯末年获派巡按陕西,却正值李自成攻陷当地未赴,弘光帝继位,改为巡按上下江,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