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國語辭典》:鼓动(鼓動)  拼音:gǔ dòng
鼓舞、激动。《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后来官场见报上有骂他的话头,少不得大家鼓动起来,自从抚台起,到府县各官。」
《国语辞典》:鼓动风潮(鼓动风潮)  拼音:gǔ dòng fēng cháo
能造成风气,形成力量。如:「政府积极奖励民间投资,希望能鼓动风潮,繁荣社会。」
《國語辭典》:波荡(波蕩)  拼音:bō dàng
1.动摇、不稳定。《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文选。刘琨。劝进表》:「齐人波荡,无所系心,安可废而不恤哉?」也作「波荡」。
2.钻营、奔走。《晋书。卷六六。刘弘传》:「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
《國語辭典》:波荡(波盪)  拼音:bō dàng
动荡、不安。《文选。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陁堵。」也作「波荡」。
《國語辭典》:发动(發動)  拼音:fā dòng
1.开始动作。《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2.引发、启动。如:「发动群众」、「发动机车」。
3.将分娩时的阵痛。
《國語辭典》:发表(發表)  拼音:fā biǎo
1.呈奏表章。《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崔琰》:「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
2.宣布表达。如:「对于这次的事件,有关单位尚未发表言论,说明处理方式。」「张老师应邀到海外发表论文。」
《國語辭典》:扇动(扇動)  拼音:shān dòng
1.摇动、拍动。如:「鸟儿扇动翅膀,在天空翱翔。」
2.怂恿生事。《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靖传》:「迫于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涂四塞。」也作「煽动」。
《國語辭典》:激动(激動)  拼音:jī dòng
1.鼓动、触动。《宋书。卷七五。列传。颜竣》:「翻戾朝纪,狡惑视听,胁惧上宰,激动闾阎。」《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如今看了你这番雄心侠气,竟激动我的性儿了!」
2.感情冲动。如:「请别激动,这种事很平常。」「参加示威的人,个个情绪激动。」
《漢語大詞典》:感劝(感勸)
犹鼓动。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七年:“ 邹平 民 王薄 拥众据 长白山 ,剽掠 齐 济 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分類:鼓动
《國語辭典》:波扇  拼音:bō shàn
1.有波纹的扇子。唐。唐彦谦〈汉代〉诗:「黼帏翘䌽雉,波扇画文鳐。」
2.波荡扇动,蔚成风气。比喻推动、影响。《晋书。卷七一。列传。陈頵》:「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
分類:推动鼓动
《國語辭典》:打气(打氣)  拼音:dǎ qì
1.将气体注入轮胎、球类等物体中。如:「出远门前,别忘了帮车辆加油、打气,免得路上出状况。
2.激励他人使其增加信心和勇气。如:「本校球队迎战劲敌,校长特地赶来为大家打气。」
《國語辭典》:摇荡(搖蕩)  拼音:yáo dàng
1.摇动晃荡、动荡不安。《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2.鼓舞、鼓动。《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國語辭典》:摇荡(搖盪)  拼音:yáo dàng
摇摆晃荡。如:「窗口的风铃随风摇荡,发出清脆的声音。」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随口吟成的诗文。宋。王辟之《渑小燕谈录。卷四。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也称为「口占」。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如:「抗议的群众,一面走一面呼口号,场面极为壮观。」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漢語大詞典》:鼓荡(鼓盪)
亦作“ 鼓盪 ”。 鼓动激荡。 唐 沈佺期 《被弹》诗:“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宋 梅尧臣 《和滕公游穿山洞》:“风雷自鼓盪,不久当何如?”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发之文辞,敷腴蔚赡,浩乎若秋江之涛,鼓盪莫测,而其来有本也。” 孙犁 《种谷的人》:“有一股热烈的情感鼓荡着我,竟一时想起以后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拼命完成!”
分類:鼓动激荡
《國語辭典》:挑战(挑戰)  拼音:tiǎo zhàn
1.召引敌军出兵作战。《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2.向人寻衅,激起竞争。
《國語辭典》:怂恿(慫恿)  拼音:sǒng yǒng
从旁劝诱或鼓动。《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年勾著处州的马纯上,怂恿家兄炼丹。」《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子谨、人瑞又从旁怂恿,老残只好答应。」也作「耸动」。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