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铙管(鐃管)
鼓吹中的横笛。亦借指鼓吹曲。 南朝 梁元帝 《和王僧辩从军行》:“山虚和鐃管,水静泻楼船。” 南朝 梁简文帝 《让鼓吹表》:“宽博为善,不饰被於声明;缘宠成功,未增荣於鐃管。” 隋 江总 《赠洗马袁朗别》诗:“驱车命鐃管,拱坐面林泉。”
《漢語大詞典》:东蛮(東蠻)
(1).指 东谢蛮 。 唐 柳宗元 《东蛮》诗:“ 东蛮 有 谢 氏,冠带理海中。”参见“ 东谢蛮 ”。
(2). 唐 鼓吹铙歌名。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唐鼓吹铙歌东蛮 宋 郭茂倩 题解:“《东蛮》,言既克 东蛮 ,羣臣请图蛮夷状,如周书·王会也。”
《漢語大詞典》:东谢蛮(東謝蠻)
古族名。 唐 代分布在今 贵州省 东北境。因其首领姓 谢 而得名。旧唐书·西南蛮传·东谢蛮:“ 东谢蛮 ,其地在 黔州 之西数百里。南接 守宫獠 ,西连 夷子 ,北至 白蛮 ……其首领 谢元深 ,既世为酋长,其部落皆尊畏之。”
《漢語大詞典》:鼓盖(鼓蓋)
鼓吹和伞盖。旧时高官的仪仗。《晋书·王导传》:“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輒有鼓盖,动见相準。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南史·殷孝祖传:“﹝ 殷孝祖 ﹞与贼合战,每战,常以鼓盖自随。”
《漢語大詞典》:吹唱
(1).吹奏乐器和歌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敲门介,内吹唱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平常他是不太注意音乐的,这时候,他好象觉得只有吹唱,只有这喇叭,才能减少自己的悲感。”
(2).鼓吹,倡导。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作歷史者,以革命为救民之要务,从而鼓舞之,吹唱之,能使百世之下,闻风而起。”
《漢語大詞典》:鼓盛
鼓吹盛世。 清 魏源 《〈简学斋诗集〉序》:“使 李 杜 但在 天宝 以前,除《清平调》《何将军山林》外,亦无以鸣豫而鼓盛。”
分類:鼓吹盛世
《國語辭典》:吹鼓手  拼音:chuī gǔ shǒu
1.旧时婚礼或丧礼中吹奏鼓乐的人。
2.善于鼓吹、广造舆论的人。
《漢語大詞典》:内乐府(内樂府)
唐 代的音乐机构有属于政府太常寺的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主要属于宫廷的教坊和梨园。后两者统称“内乐府”。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国语辞典》:绥靖主义(绥靖主义)  拼音:suī jìng zhǔ yì
反对暴力与战争,鼓吹国际和平,废除军备,拥护和平解决国际纠纷的主张。
《国语辞典》:鼓吹鸣蛙(鼓吹鸣蛙)  拼音:gǔ chuì míng wā
形容蛙声齐鸣有如鼓吹吹奏。元。马致远〈新水令。四时湖水镜无瑕套。阿纳忽〉曲:「枕头上鼓吹鸣蛙,江上听甚琵琶。」
《漢語大詞典》:棡鼓部
隋 鼓吹四部之一。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宋 郭茂倩 题解:“自 隋 已后,始以横吹用之卤簿,与鼓吹列为四部,总谓之鼓吹,并以供大驾及皇太子、王公等。一曰棡鼓部,其乐器有棡鼓、金鉦、大鼓、小鼓、长鸣角、次鸣角、大角七种。”
《漢語大詞典》:鼓谈(鼓談)
鼓吹,宣扬。 唐 沈亚之 《送洪逊师序》:“故有瞑坐而短行,毁刑而鼓谈之道,歧於是也。”
分類:鼓吹宣扬
《漢語大詞典》:鼓吹手
旧式婚礼或丧礼中吹奏乐器的人。亦比喻鼓吹某事或吹捧某人的人(贬义)。 叶圣陶 《城中》:“人家说他们一声热心教育,这就着了他们的道儿,无形中为他们当了鼓吹手了。”
《漢語大詞典》:汉乐府(漢樂府)
汉 代的乐府。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歌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类。郊庙歌辞是为统治者祭祀所作的乐章;鼓吹歌辞原是军歌,后用于宫廷朝会、贵族出行等场合;其馀两类是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其中多有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鸣鼓吹角(鳴鼓吹角)
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命诸将鸣鼓吹角,以致贼师。” 王浩元 《清宫十三朝》第二十回:“ 明 军见 清 军拦住去路,八个总兵官都带领本部兵马,鸣鼓吹角,直冲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