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侯喜
 
鼻息雷鸣

相关人物
侯喜


《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一〈石鼎联句〉(刘师服【案:进士。】、侯喜【案:字叔退。登贞元进士第。官终国子主簿。】、轩辕弥明)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其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喜视之,若无人。弥明忽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曰:「子云能诗,能与我赋此乎?」刘往见衡湘间人说云:「年九十馀矣,解捕逐鬼物,拘囚螭蛟虎豹,不知其实能否?见其老,颇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墙坐。谓刘曰:「吾不解世俗书,子为我书。」因高吟曰:「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初不似经意,诗旨有似讥喜。二子相顾惭骇,欲以多穷之,即又为。传之喜,喜思益苦,务欲压道士。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毕即传道士,道士高踞大唱曰:「刘把笔,吾诗云云。」其不用意而功益奇不可附说,语皆侵刘侯,喜益忌之,刘与侯皆已赋十馀韵,弥明应之如响,皆脱颖含讥讽。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道士奋曰:「不然,章不可不成也。」又谓刘曰:「把笔来,吾与汝就之。」即又唱出四十字为八句。书讫使读,读毕,谓二子曰:「章不已就乎。」二子齐应曰:「就矣。」道士曰:「此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邪,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吾语亦不当闻也,吾闭口矣。」二子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曰:「不敢他有问也,愿闻一言而已。先生称吾不解人间书,敢问解何书,请闻此而已。」道士寂然,若无闻也。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须,曙鼓鼕鼕,二子亦困,遂坐睡。及觉,日已上,惊顾,觅道士不见,即问童奴。奴曰:「天且明,道士起出门,若将便旋然。」奴怪久不返,即出到门,觅无有也。二子惊惋自责,若有失者。间遂诣余言,余不能识其何道士也。尝闻有隐君子,弥明岂知其人耶?韩愈序。
《國語辭典》:鼻息  拼音:bí xí
1.鼻中呼吸的气息。宋。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著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2.比喻声势、气势。如:「仰人鼻息」。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四:「鼻息干虹蜺,行人接怵惕。」清。赵翼 感兴和放翁韵:「少年鼻息薄星河,只觉将来岁月多。」
《漢語大詞典》:仰鼻息
谓迎合别人的意旨。明史·高倬传:“ 文衡 骯脏成性,必不能仰鼻息於中官。”参见“ 仰人鼻息 ”。
分類:迎合意旨
《國語辭典》:仰人鼻息  拼音:yǎng rén bí xí
依靠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而勉强存活。比喻依靠他人生活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北齐。杜弼〈檄梁文〉:「解其倒悬,仰人鼻息。」
《國語辭典》:仰人鼻息  拼音:yǎng rén bí xí
依靠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而勉强存活。比喻依靠他人生活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北齐。杜弼〈檄梁文〉:「解其倒悬,仰人鼻息。」
《漢語大詞典》:鼻息肉
鼻内良性肿物。常与鼻腔、鼻窦慢性炎症伴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单个或多发性,可逐渐堵塞鼻腔。生长过多时使鼻外形膨大。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肺脉急甚为癲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漢語大詞典》:鼻息如雷
形容熟睡时鼾声特别大。 唐 韩愈 《石鼎联句》诗序:“道士倚墻睡,鼻息如雷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上使人微覘 準 ( 寇準 )所为,而 準 方酣寝於中书,鼻息如雷。”《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 飞 腹。”亦作“ 鼻鼾如雷 ”、“ 鼻气如雷 ”。 宋 黄庭坚 《题东坡字后》:“ 东坡居士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 黄谷柳 《虾球传·一样礼物两样心情》:“天一亮,当那些醉酒鬼们横七倒八地在椅上鼻鼾如雷时, 虾球 就带着他的礼物,跑去看 亚娣 。”《三国志平话》卷上:“ 吕布 提剑入堂,见 董卓 鼻气如雷,卧如肉山……一剑断其颈,鲜血涌流。”
《分类字锦》:鼻息为云(鼻息为云)
苏轼 起伏龙行 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喷鼻息  拼音:pēn bí xī
使空气不自然地通过鼻腔而发出难听的刺耳声音
《國語辭典》:数息(數息)  拼音:shǔ xí
佛教用语。一种禅观的修习方法。修行者于打坐时,专心一意地观察呼吸,默数呼出的鼻息,从一到十循环修习,使心不散乱。《禅秘要法经》卷中:「如学数息。使心不乱。」
《國語辭典》:齁齁  拼音:hōu hōu
熟睡时的鼻息声。《三国演义》第六八回:「狱卒著力痛打,看左慈时,却齁齁熟睡,全无痛楚。」《西游记》第二八回:「岂知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管齁齁睡起。」也作「蘧蘧」。
《漢語大詞典》:鼻端白
佛教修行法之一。注目谛观鼻尖,时久鼻息成白。《楞严经》卷五:“世尊教我及 拘絺罗 观鼻端白,我初諦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动世界,徧成虚浄,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宋 黄庭坚 《谢曹方惠物》诗:“注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
《漢語大詞典》:鼻气(鼻氣)
鼻子呼出的气;鼻息。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熟睡不省悟,鼻气若山前哮吼猛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女醒,闻鼻气休休;开目,见穴隙亮入。”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鼻气火热,一摸额头,果然滚烫。”
分類:鼻子鼻息
《漢語大詞典》:锁鼻术(鎖鼻術)
道家睡眠时屏住鼻息控制呼吸之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予游 邛州 天庆观 ,有 陈希夷 诗石刻……诗后有 文与可 跋,大略云: 高公 者,此观都威仪 何昌一 也, 希夷 从之学锁鼻术。”
《国语辞典》:鼾声如雷(鼾声如雷)  拼音:hān shēng rú léi
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像雷声般响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申春鼾声如雷,还在睡梦。」
《漢語大詞典》:齁喽喽(齁嘍嘍)
(1).鼻息声。形容酣睡。
(2).喉咙为痰所塞而发出的声音。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只见他齁嘍嘍的冷涎潮,他可早血流出七窍,冷冰冰的僵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