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鼻囱
鼻梁。 茅盾 《创造》三:“一对泪珠忽然从 娴娴 的美目里迸出来,落在 君实 的鼻囱边,又顺势淌下,钻进他的口吻。” 茅盾 《时间的记录·谈鼠》:“婴儿满面是血了,揩干血,这才看清被啮破了鼻囱了。”
分類:鼻梁
《漢語大詞典》:鼻梁子
见“ 鼻梁 ”。
《國語辭典》:鼻梁  拼音:bí liáng
鼻的上端。自鼻根至鼻尖的部分。《儒林外史》第四回:「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也称为「鼻茎」。
《漢語大詞典》:鼻孔辽天(鼻孔遼天)
见“ 鼻孔撩天 ”。
《漢語大詞典》:鼻孔撩天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 荆州 絶无禪林,惟二圣而已。然 蜀 僧出关,必走 江 浙 ,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復参叩。故语云:‘下 江 者疾走如烟,上 江 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禪。’”亦作“ 鼻孔辽天 ”、“ 鼻孔朝天 ”。《五灯会元·临济宗·蒋山善直禅师》:“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辽天;祖师不曾西来,箇箇壁立千仞。” 明 李贽 《征途与共后语》:“盖生死念头尚未萌动,故世间参禪学道之夫,亦只如此而止矣。则有鼻孔辽天者,亦足奇也,我愿 弱侯 勿太责之备也。”《花城》1981年第3期:“﹝ 李嵩平 ﹞平常那种鼻孔朝天的凌人盛气,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國語辭典》:鼻笛  拼音:bí dí
乐器名。流行于高山族间的吹奏乐器。形制可分单管与双管两种,均为竹制竖吹。音色柔美、纤细,常用于婚丧、猎归、迎客、祭祀等演奏。
分類:高山
《漢語大詞典》:鼻疔
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
《漢語大詞典》:鼻洞
鼻孔;鼻腔。灵枢经·忧恚无言:“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不开,分气失也。”
分類:鼻孔鼻腔
《國語辭典》:鼻窦(鼻竇)  拼音:bí dòu
鼻腔周围颜面骨壁内的空腔。上覆黏膜,藉小孔通鼻腔,能调节呼吸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国语辞典》:鼻窦炎(鼻窦炎)  拼音:bí dòu yán
病名。鼻窦内黏膜发炎的病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多由游泳时呼吸不得法引起,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及压痛、鼻塞、流鼻涕等,若不及早治疗,则会转为慢性鼻窦炎,而导致易感冒、流脓性鼻涕、呼吸不畅等症状。可以擦药、抽脓、穿刺、电烧等方式治疗。
《漢語大詞典》:鼻端出火
见“ 鼻头出火 ”。
《國語辭典》:鼻头出火(鼻頭出火)  拼音:bí tóu chū huǒ
形容意气风发,或情绪激动、生气的样子。《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传》:「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也作「鼻中出火」。
《漢語大詞典》:鼻端生火
语本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后因以“鼻端生火”形容马行疾速。 元 杨维桢 《奉题子昂骝马图》诗:“西家驍骑驍如龙,鼻端生火耳生风。” 元 杨维桢 《饮马图》诗:“ 佛郎 新来双象龙,鼻端生火耳生风。”
《漢語大詞典》:鼻垩挥斤(鼻堊揮斤)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出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宋 陆游 《叹老》诗:“平生师友凋零尽,鼻堊挥斤未有人。”
《漢語大詞典》:鼻嘎儿(鼻嘎兒)
方言。称干鼻屎。 刘亚舟 《冻土》上部第五章:“啥?三百?你说的是梦话吧?三百元钱买鼻嘎儿都不够吃。”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鼻沟(鼻溝)
鼻凹,鼻洼子。 碧野 《水阳江的沉郁》:“他好像突然变老了,鼻沟深深地陷下去,成了两条弧线。” 金平 《被撕碎的白净草原》:“﹝汗流﹞从鬓际、从腮旁、从鼻沟淌下来。”
《國語辭典》:鼻鼾如雷  拼音:bí hān rú léi
鼾声如雷声一样大。形容熟睡的样子。如:「他这个人命好,一躺下去就鼻鼾如雷。」
《漢語大詞典》:鼻息如雷
形容熟睡时鼾声特别大。 唐 韩愈 《石鼎联句》诗序:“道士倚墻睡,鼻息如雷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上使人微覘 準 ( 寇準 )所为,而 準 方酣寝於中书,鼻息如雷。”《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 飞 腹。”亦作“ 鼻鼾如雷 ”、“ 鼻气如雷 ”。 宋 黄庭坚 《题东坡字后》:“ 东坡居士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 黄谷柳 《虾球传·一样礼物两样心情》:“天一亮,当那些醉酒鬼们横七倒八地在椅上鼻鼾如雷时, 虾球 就带着他的礼物,跑去看 亚娣 。”《三国志平话》卷上:“ 吕布 提剑入堂,见 董卓 鼻气如雷,卧如肉山……一剑断其颈,鲜血涌流。”
《國語辭典》:鼻化元音  拼音:bí huà yuán yīn
发元音时,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产生口腔和鼻腔的共鸣,便构成鼻化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