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鼻子底下
比喻很近的地方。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她说:‘就要在鬼子的鼻子底下,才让他们明白石湖支队的厉害。’”
分類:地方
《漢語大詞典》:鼻子管
鼻孔。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伯三个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
分類:鼻孔
《國語辭典》:鼻子头(鼻子頭)  拼音:bí zi tóu
替死鬼、倒楣虫。《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嫂子说的好话。我真扯淡!我是为儿是为女,干这们营生,替人做鼻子头!列位,我待家去哩。」《红楼梦》第五五回:「若不拿著你们作一二件,人家又说偏一个,向一个,仗著老太太、太太威势的就怕他不敢动,只拿著软的作鼻子头。」
分類:追究对象
《漢語大詞典》:鼻子下面
犹言鼻子底下。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四六章:“他们跟着闹腾,无非还是为了鼻子下面那么一点点利益。”
《漢語大詞典》:鼻子眼儿(鼻子眼兒)
鼻孔。《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大娘当时和他一个鼻子眼儿里出气,甚么事儿来家不告诉我!”红楼梦第四六回:“这不是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吗?”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张姑娘 见公子狂得章法大乱,只低了头抽了口烟,从两个小鼻子眼儿里慢慢的喷出来,笑而不语。”
分類:鼻孔
《國語辭典》:鼻中隔  拼音:bí zhōng gé
将鼻腔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
《漢語大詞典》:鼻痔
鼻内所生瘜肉之类。初生形如石榴子,渐大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碍人气息难通。《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痔初起榴子形,久垂紫硬碍气通,肺经风湿热鬱滞,内服辛夷外点平。”
《漢語大詞典》:鼻元音
发音时气流从鼻腔和口腔通过的元音(如法语中的o)
《漢語大詞典》:鼻亭山
古山名。在今 湖南 道县 。 宋 辛弃疾 《最高楼·送丁怀中教授入广》词:“ 苍梧 云外 湘妃 泪, 鼻亭山 下鷓鴣吟。” 邓广铭 笺注:“ 鼻亭山 , 湖南 道州 内之 有庳墟 ,相传 舜 封其弟 象 於此。其地有山,原名 鼻墟山 ,《括地志》作 鼻亭山 。”
《國語辭典》:鼻头出火(鼻頭出火)  拼音:bí tóu chū huǒ
形容意气风发,或情绪激动、生气的样子。《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传》:「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也作「鼻中出火」。
《漢語大詞典》:鼻洼(鼻窪)
见“ 鼻洼子 ”。
《國語辭典》:鼻洼子(鼻窪子)  拼音:bí wā zi
鼻翼旁边凹下去的部分。也称为「鼻洼」、「鼻凹」。
《國語辭典》:鼻洼子(鼻窪子)  拼音:bí wā zi
鼻翼旁边凹下去的部分。也称为「鼻洼」、「鼻凹」。
《國語辭典》:鼻窝(鼻窩)  拼音:bí wō
鼻子的两侧,或鼻翼旁边凹下去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鼻息肉
鼻内良性肿物。常与鼻腔、鼻窦慢性炎症伴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单个或多发性,可逐渐堵塞鼻腔。生长过多时使鼻外形膨大。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肺脉急甚为癲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漢語大詞典》:鼻息如雷
形容熟睡时鼾声特别大。 唐 韩愈 《石鼎联句》诗序:“道士倚墻睡,鼻息如雷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上使人微覘 準 ( 寇準 )所为,而 準 方酣寝於中书,鼻息如雷。”《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 飞 腹。”亦作“ 鼻鼾如雷 ”、“ 鼻气如雷 ”。 宋 黄庭坚 《题东坡字后》:“ 东坡居士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 黄谷柳 《虾球传·一样礼物两样心情》:“天一亮,当那些醉酒鬼们横七倒八地在椅上鼻鼾如雷时, 虾球 就带着他的礼物,跑去看 亚娣 。”《三国志平话》卷上:“ 吕布 提剑入堂,见 董卓 鼻气如雷,卧如肉山……一剑断其颈,鲜血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