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大泽诛蛇
 
大蛇中断
  
斩蛇人
 
断蟒长途
 
沛公斩蛇
 
汉祖白蛇
 
汉高斩蛇
 
白蛇死
 
蛇分
 
蛇母哭
 
赤帝孙
    
高祖斩蛇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347~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简释

赤龙子: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例句

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 于濆 秦原览古

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 储嗣宗 长安怀古

又疑汉高帝,西方未斩蛇,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刘叉 冰柱

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 张九龄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秦皇矻矻筑长城,汉祖区区白蛇死。 张碧 野田行

惠子休惊学五车,沛公方起斩长蛇。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汉高偶试神蛇验,武王龟筮惊人险。 李咸用 西门行

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李贺 公莫舞歌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韩愈 桃源图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淮南子》卷四《坠形训》
「赤金千岁生赤龙,赤龙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为赤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赤海。」东汉·高诱注:「南方之海。」

例句

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

典故
相关人物
陶安公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下
「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数行火术,一朝野,火燄上,紫色冲天。安公伏冶下求哀。须臾,有朱雀跃出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日,龙来,安公乘之东南而上。」

例句

同欢不可再,朝暮赤龙迎。 钱起 宴郁林观张道士房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钱起 药堂秋暮

典故
吹笛鱼龙出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一·木怪下·江叟〉~3389~
开成中,有江叟者多读道书,广寻方术,善吹笛。往来多在永乐县灵仙阁。时沈饮酒。适阌乡,至盘豆馆东官道大槐树下醉寝。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毕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馆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入空心,膏流节断,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入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办此事邪?」槐曰:「老兄不足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之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馀矣。」叟感谢之。明日,遂入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馆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遂谓叟曰:「子有何能?一一陈之。」叟曰:「好道,癖于吹笛。」仙师因令取笛而吹之。仙师叹曰:「子之艺至矣。但所吹者,枯竹笛耳。吾今赠子玉笛,乃荆山之尤者。但如常笛吹之。三年,当召洞中龙矣。龙既出,必衔明月之珠而赠子。子得之,当用醍醐煎之三日。凡小龙已脑疼矣。盖相感使其然也。小龙必持化水丹而赎其珠也。子得当吞之,便为水仙,亦不减万岁。无烦吾之药也。盖子有琴高之相耳。仙师遂出玉笛与之。叟曰:「玉笛与竹笛何异?」师曰:「竹者青也,与龙色相类,能肖之吟,龙不为怪也。玉者白也,与龙相克,忽听其吟,龙怪也,所以来观之。感召之有能变耳。义出于玄。」叟受教乃去。后三年,方得其音律。后因之岳阳,刺史李虞馆之。时大旱,叟因出笛,夜于圣善寺经楼上吹。果洞庭之渚,龙飞出而降。云绕其楼者不一,遂有老龙,果衔珠赠叟。叟得之,依其言而熬之二昼。果有龙化为人,持一小药合,有化水丹,匍匐请赎其珠。叟乃持合而与之珠,饵其药,遂变童颜。入水不濡。凡天下洞穴,无不历览。后居于衡阳,容发如旧耳。
典故 
云从龙
 

《周易注疏》卷一〈乾〉~5~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唐·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例句

云龙谐理代,鱼水见深恩。 权德舆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斐相公

从龙方有感,捧日岂无因。 沈盘之 山出云

傥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焦郁 白云向空尽

便为寒山云,不得随飞龙。 窦参 迁谪江表久未归

楚甸尝闻旱魃侵,从龙应合解为霖。 袁郊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韩愈 醉留东野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韩琮

典故
大泽龙蛇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十四〈襄公·传二十一年〉~592~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例句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典故
得子如龙
 
第二龙
 
荀家二仁
 
荀氏第三龙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荀淑〉~2049~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安帝时,徵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倖,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初,荀氏旧里名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终,号曰玄行先生。唐·李贤注引皇甫谧《高士传》曰:「靖字叔慈,少有俊才,动止以礼。靖弟爽亦以才显于当时。或问汝南许章曰:『爽与靖孰贤?』章曰:『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及卒,学士惜之,诔靖者二十六人。颍阴令丘祯追号靖曰玄行先生」也。
典故
元礼门
    
李膺龙门
  
无礼许登门
   
登龙客
 
登龙宾
  
见李膺
  
龙门主
 
相关人物
李膺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李膺〉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祖父脩,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延熹二年徵,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贤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县。辛氏《三秦记》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三秦记》曰:「龙门,一名河津,去长安九百里。水悬绝,龟鱼之属莫能上,上则化为龙矣。」

简释

李膺门:指官高品端的门第。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

登龙:喻得到有声望者援引而提高身价。唐高适《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相马知何限,登龙反自疑。”


例句

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无因接元礼,共载比神仙。 刘禹锡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

士安曾重赋,元礼许登门。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

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孟浩然 姚开府山池

方知戏马会,永谢登龙宾。 孟郊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今日殷勤访吾子,稳将鬐鬣上龙门。 崔安潜 报何泽

谁谓登龙日,翻成刻鹄年。 崔日知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张九龄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

倚马才宁有,登龙意岂无。 戎昱 上桂州李大夫

孤鹤必应思凤诏,凡鱼岂合在龙门。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

颜巷萧条知命后,膺门感激受恩初。 方干 归睦州中路寄侯郎中

鲤鱼纵是凡鳞鬣,得在膺门合作龙。 方干 漳州亭言事寄于使君

此中明日寻知己,恐似龙门不易登。 方干 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叙事四韵寄献段郎中

膺门若感深恩去,终杀微躯未足酬。 方干 赠信州高员外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李端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幸到龙门下,须因羽翼飞。 李端 将之泽潞留别王郎中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李端 慈恩寺怀旧

多愧龙门重招引,即抛田舍棹舟行。 李郢 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蘋洲见忆

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登龙有路水不峻,一雁背飞天正寒。 杜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

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置驿常如此,登龙盖有焉。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龙门一变荷生成,况是三传不朽名。 林滋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是日登龙客,无忘君子恩。 杨浚 赠李郎中

元礼门前劳引望,句龙坛下阻欢娱。 权德舆 和王祭酒太社宿斋不得赴李尚书宅会戏书见寄

感恩再登龙,求友皆断金。 权德舆 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自怜亦是膺门客,吟想恩荣气益振。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

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

为谢登龙客,琼枝寄一攀。 卢纶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宴崔司士因寄关中弟张评事时遇

鹤发逢新镜,龙门跃旧鳞。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时充折{★}使)

龙门旧列金章贵,莺谷新迁碧落飞。 蒯希逸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崄津。 袁皓 及第后作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朱门旧是登龙客,初脱鱼鳞胆尚惊。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五

朱门迹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许浑 怀旧居

不知自古登龙者,曾有因诗泥得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登龙不及三千士,虚度膺门二十春。 赵嘏 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之一

笑向同来客,登龙此地难。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虚名滥接登龙士,野性宁忘种黍田。 钱起 酬考功杨员外见赠佳句

展骥端居暇,登龙喜宴同。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

相马知何限,登龙反自疑。 高适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

典故
化龙
 
为龙
   
鱼变
  
参考典故
登龙(一)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龙门〉~3839~
辛氏《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新校本陈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八文学蔡凝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高宗常谓凝曰:「我欲用义兴主钱肃为黄门郎,卿意何如?」凝正色对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高宗默然而止。肃闻而有憾,令义兴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阯。顷之,追还。
《新校本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九蔡廓玄孙凝
寻授吏部侍郎。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宣帝尝谓凝曰:「我欲用义兴主钱肃为黄门侍郎,卿意如何?」凝正色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帝默然而止。肃闻而不平,义兴公主日谮之,寻免官,迁交趾。顷之追还。

例句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一作刘三复诗)

马鬣今无所,龙门昔共登。 刘禹锡 伤丘中丞并引

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姚鹄 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当年门下化龙成,今日馀波进后生。 孟球 和主司王起

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 方干 哭喻凫先辈

退飞莺谷春零落,倒卓龙门路渺茫。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三首之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李群玉 放鱼

登龙屈指内,飞誉甚籍籍。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倚风遗鹢路,随水到龙门。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龙门八上不知津,唯有君心困益亲。 杨发 东斋夜宴酬绍之起居见赠

未知鱼跃地,空愧鹿鸣篇。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为龙将可望,今日愧才虚。 王季则 鱼上冰

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王涯 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上得龙门还失浪,九江何处是归期。 卢纶 小鱼咏寄泾州杨侍郎

柳垂平泽雨,鱼跃大河风。 卢纶 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窦巩 放鱼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章孝标 鲤鱼

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罗隐 送章碣赴举

退鹢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 许棠 献独孤尚书

结绶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

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刷羽思乔木,登龙恨失波。 钱起 长安落第作

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 陈标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

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 韦庄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明年自此登龙后,回首荆门一路尘。 齐己 送相里秀才赴举

典故 
灵地生俊杰
 
龙光牛斗


《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846~2~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淩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倡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懿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淩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典故
相关人物
驺奭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
「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奭脩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例句

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诗因乘黄赠,才擅雕龙格。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未报雕龙赠,俄伤泪剑痕。 武元衡 甲午岁相国李公有北园寄赠之作遗韵云

只叹雕龙方擅价,不知赪尾竟空回。 罗隐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

复以雕龙彩,旋归振鹭行。 羊士谔 酬吏部窦郎中直夜见寄

茂礼雕龙昔,香名展骥初。 苏颋 钱荆州崔司马

七丝奔小蟹,五字逼雕龙。 贯休 赠造微禅师院

贤相敦高躅,雕龙忆所思。 钱起 奉和王相公秋日戏赠元校书

黄鹄飞将远,雕龙文为开。 韦嗣立 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之一

如何万古雕龙手,独是相如识汉皇。 黄滔 伤蒋校书德山

典故
东海桥
  
石桥东望
 
祖龙不成桥
 
祖龙鞭
 
祖龙浮海
 
秦帝桥
  
秦王构石
 
秦王树石桥
 
秦王鞭
 
秦皇架石桥
 
鞭山驱石
 
鞭桥
   
相关人物
秦始皇


晋·伏琛《三齐略记》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简释

驱石:喻造桥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马造江上观造竹桥》:“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事到海东?”


例句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周匡物 应举题钱塘公馆

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徐凝 寄海峤丈人

曾见秦皇架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 徐钓者 自吟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李峤

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李昌符 送人入新罗使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典故
董龙鸡狗
 
鸡狗

相关人物
王堕
 
董荣


《晋书》卷一一二《符生载记》附《王堕传》
王堕字安生,京兆霸城人也。博学有雄才,明天文图纬。苻洪征梁犊,以堕为司马,谓洪曰:「谶言苻氏应王,公其人也。」洪深然之。及为宰相,著匪躬之称。健常叹曰:「天下群官皆如王令君者,阴阳曷不和乎!」甚敬重之。性刚峻疾恶,雅好直言。疾董荣、强国如仇雠,每于朝见之际,略不与言。人谓之曰:「董尚书贵幸一时,公宜降意。」堕曰:「董龙是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荣闻而惭恨,遂劝生诛之。及刑,荣谓堕曰:「君今复敢数董龙作鸡狗乎?」堕瞋目而叱之。龙,荣之小字也。

例句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

典故
斗龙


《春秋左传·昭公十九年》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为禜焉,子产弗许,曰:『我斗,龙不我觌也。龙斗,我独何觌焉?禳之,则彼其室也。吾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晋·杜预注:「时门,郑城门也。」

例句

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典故
窦家五桂
 
窦家郎
 
窦氏五龙
 
窦谏议教子


《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四〈衣冠盛事·窦氏父子〉~289~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先公尝言:故右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蓟人,累佐使府,颇著名府,有子五人,仪、俨、侃、称、僖,俱以进士及第。洎禹钩县东,仪,俨已居华显。瀛王冯中会尝有诗赠禹钧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仪终为翰林礼部尚书,俨终翰林学部礼部侍郎,侃终起居郎,即吾同年第十二也。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僖终左仆阙。仪、俨以文学擅大名,自侃已下,亦有清望,俱不享寿考,惜哉!时人谓之窦氏五龙焉。
《國語辭典》:斩蛇(斬蛇)  拼音:zhǎn shé
相传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曾夜行泽中,遇大蛇当道,拔剑斩之。典出《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后以斩蛇指有帝王之运的徵兆。唐。薛逢 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漢語大詞典》:赤精
(1).谓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 汉 郑玄 注:“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 炎帝 、 祝融 食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郑玄 注:“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 炎帝 , 大庭氏 也; 祝融 , 顓頊氏 之子,曰 黎 ,为火官。”
(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漢語大詞典》:赤精子
(1).指 汉高祖 刘邦 。汉书·哀帝纪:“待詔 夏贺良 等言 赤精子 之讖。”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高祖 感赤龙而生,自谓 赤帝 之精。”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復闻 赤精子 ,提剑入 咸京 。”亦省称“ 赤精 ”。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 中。” 清 顾炎武 《子房》诗:“归来遇 赤精 ,奋戈起榛薄。”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漢語大詞典》:赤龙子(赤龍子)
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李贺 《公莫舞歌》:“ 项庄 掉箾拦前起,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 赤龙子 。”参见“ 赤龙 ”。
分類:刘邦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國語辭典》:从龙(從龍)  拼音:cóng lóng
语本《易经。乾卦。九五》:「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随从帝王创业。唐。卢殷 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馀触石文。」
《漢語大詞典》:云龙(雲龍)
(1).云和龙。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五代 齐己 《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前蜀 杜光庭 《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國語辭典》:龙团(龍團)  拼音:lóng tuán
宋时专供皇帝饮用的上等茶。将茶制成圆饼状,上印龙凤图纹。也称为「龙凤茶」。
《漢語大詞典》:李膺客
喻指名门之客。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累代通家,咸言 李膺 之客。百年何计,相知在於我心。” 明 高启 《龙门》诗:“我尝謁真龙,天门谬通籍。何必更区区,求为 李膺 客。”参见“ 李膺门 ”。
分類:指名名门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漢語大詞典》:李膺门馆(李膺門館)
见“ 李膺门 ”。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漢語大詞典》:李门(李門)
见“ 李膺门 ”。
《國語辭典》:李膺门(李膺門)  拼音:lǐ yīng mén
汉李膺于朝政混乱时,仍能抱持风纪法度,名望甚高。士人为其接纳引荐者,犹如鲤跃龙门。典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后以誉称德高望重的门第,或代指高官厚爵。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昔为扬子宅,今是李膺门。」唐。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诗:「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國語辭典》:登门(登門)  拼音:dēng mén
上门。《三国演义》第六五回:「玄德亲登门,请二人出仕。」《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
《國語辭典》:登龙(登龍)  拼音:dēng lóng
比喻成名发迹,飞黄腾达。如:「几年不见他,没想到已是千万富翁,真是登龙有术啊!」
《漢語大詞典》:膺门(膺門)
(1).马的胸膛。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膺门沫赭,汗沟走血。” 李善 注:“《相马经》曰:‘膺门欲开,汗沟欲深。’”按, 南朝 宋 徐咸 《相马书》作“胸堂欲开”。
(2).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唐 元稹 《陪诸公游通德湖》诗:“唯有满园桃李下, 膺 门偏拜 阮元瑜 。”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诗:“吠声嗾国猘,公议怯 膺 门。” 前蜀 贯休 《别卢使君》诗:“幸到 膺 门下,频蒙俸粟分。”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漢語大詞典》:龙门客(龍門客)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 李膺 不妄交接,有被其容接者为登龙门。后因称高门上客为“龙门客”。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漢語大詞典》:鱼跃(魚躍)
(1).谓鱼跳出水面。《礼记·丧大记》:“鱼跃拂池。” 晋 庾阐 《三月三日临曲水》诗:“轻舟沉飞觴,鼓枻观鱼跃。” 唐 李频 《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诗:“鷺栖依緑篠,鱼跃出清萍。” 元 许恕 《次张大年韵》:“鱼跃乱流时倚杖,鶯啼新緑昼移尊。”
(2).比喻动作像鱼那样跳跃。如:一个鱼跃,把飞来的球接住。
《國語辭典》:地灵人杰(地靈人傑)  拼音:dì líng rén jié
杰出的人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用来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唐。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地灵人杰,自朔野而重光,学府文宗,冠南都而独秀。」《红楼梦》第四八回:「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也作「人杰地灵」。
《國語辭典》:人杰地灵(人傑地靈)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杰出的人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镜花缘》第七一回:「古人云:『人杰地灵。』人不杰,地安得灵?」也作「地灵人杰」。
《國語辭典》:雕龙(雕龍)  拼音:diāo lóng
雕镂龙纹。比喻善于言辞。《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赞曰》:「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國語辭典》:石桥(石橋)  拼音:shí qiáo
石造的桥。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楢溪之纡萦。」
《國語辭典》:秦桥(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为过海观日所造的桥。参见「鞭石成桥」条。唐。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 元 陈樵 《蔗庵赋》:“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贞 《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战争。 唐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南书绶》诗:“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分類:战争
《漢語大詞典》:驱石(驅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山观造竹桥》诗:“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东海。” 元 郝经 《秋兴》诗之三:“翩翩精卫休填海,驱石 秦 人已断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