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西王母


旧题汉·桓驎《西王母传》
西王母者,九灵太庙龟山金母也。……为阴极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焉。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

例句

羽车潜下玉龟山,尘世何由睹蕣颜。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有仙人游怅然成二绝

典故
龟山蔽鲁

相关人物
孔子
 
季桓子


《乐府诗集》卷五十八《龟山操》
题解引东汉·蔡邕《琴操》云,《龟山操》孔子作。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此曲,喻季氏若龟山之蔽鲁。

例句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萧衍·乐府·方诸曲·玉龟曲〉~525~
玉龟山,真长仙。九光曜,五云生。交带要分影,大华冠晨缨。?如玄罗。出入游太清。
《國語辭典》:龟山(龜山)  拼音:guī shān
1.山名:(1)在大陆地区山东省泗水县东。昔时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龟山操。(2)在大陆地区湖北省汉阳县东北。即大别山,为江汉要塞。(3)在大陆地区福建省将乐县东北。宋朝杨时归休于此,学者称称为「龟山先生」。(4)在大陆地区安徽省盱眙县。有上、下二山,上龟山在县东南,下龟山在县东北。
2.乡镇名。即桃园县龟山乡。
《漢語大詞典》:玉龟山(玉龜山)
传说中的仙山名。 南朝 梁武帝 《玉龟曲》:“ 玉龟山 ,真长仙。九光耀,五云生。” 唐 严休复 《唐昌观玉蕊花折怅人》诗之二:“羽车潜下 玉龟山 ,尘世何由覩蕣颜。”
分類:仙山山名
《国语辞典》:龟山史前文化相(龟山史前文化相)  拼音:guī shān shǐ qián wén huà xiàng
以龟山第二史前遗址为代表遗址。依据相对年代推测,可早至距今二千年前后。试掘出土物包括有刃铁石、陶片、陶偶、陶环、石锄、石斧、贝刮器、兽骨、贝壳等,其中以陶器数量最多。从铁器的使用,可见已进入金石并用时期。生活型态除农耕外,渔捞、狩猎、采集仍占了一部分。
《国语辞典》:龟山岛(龟山岛)  拼音:guī shān dǎo
岛名。位于宜兰县头城镇外海。为一火山岛,属头城镇管辖。周围海岸线长八点七公里,面积二点八平方公里,以形状似龟而得名。
《分类字锦》:开龟山河(开龟山河)
宋史食货志元丰五年江淮等路发运副使蒋之奇都水监丞陈祐甫开龟山运河漕运往来免风涛沉溺之患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龟蒙(龜蒙)
龟山 和 蒙山 的并称。均在 山东省 境内。二山连续,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龟山 ,东南名 蒙山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毛 传:“ 龟 ,山也; 蒙 ,山也。” 北周 庾信 《周衮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济 漯 ,拥节 龟 蒙 。” 唐 刘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兖州裴尚书命》诗:“ 洙 泗 秋微动, 龟 蒙 月正圆。”
《漢語大詞典》:龟蛇(龜蛇)
(1).龟和蛇。古人常将此二物绘于旗上,以为能消灾避害。《周礼·春官·司常》:“龟蛇为旐。” 郑玄 注:“龟蛇象其扞难辟害也。” 贾公彦 疏:“龟有甲能扞难,蛇无甲,见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为“龟蛇”当为“龟旐”之误。参见“ 龟旐 ”。《参同契》卷下:“雄不独处,雌不孤居, 元武 龟蛇,蟠紏相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 祥符 间避 圣祖 讳,始改 玄武 为 真武 ……后兴 醴泉观 ,得龟蛇,道士以为 真武 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自后奉事益严。”参见“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龟山 和 蛇山 的并称。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 龟山 在 汉阳 , 蛇山 在 武昌 ,两山隔 江 对峙。古为扼守 江 汉 要塞。 武汉长江大桥 即建于两山间。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风檣动, 龟 蛇 静,起宏图。”
《國語辭典》:玄武  拼音:xuán wǔ
1.北方的神,即今道教所奉祀的真武大帝,宋代因避讳改玄为真。又因其居北方,北方属水,故一说为水神。《后汉书。卷二二。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唐。章怀太子。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2.星座名。由位于北方的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宿组成。即今西洋的人马、宝瓶、摩羯等星座。
《漢語大詞典》:龟峰(龜峰)
龟山 。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上有 光福塔 , 南朝 梁 大同 年间建。 清 王士禛 《邓尉竹枝词》之四:“试上 龟峰 光福塔 ,白波翠巘两边生。”
《漢語大詞典》:龟阴(龜陰,龜隂)
(1).古邑名。因位于 龟山 北面,故称。故址在今 山东 新泰 西南。《春秋·定公十年》:“ 齐 人来归 鄆 、 讙 、 龟隂 之田。” 孔颖达 疏:“山北曰隂,田在 龟山 北,其邑即以 龟隂 为名。”一本作“ 龟阴 ”。
(2).见“ 龟阴田 ”。
《漢語大詞典》:龟阴田(龜陰田,龜隂田)
指山东 龟山 北面的土地。 春秋 鲁定公 十年(公元前500年), 鲁国 在 孔子 帮助下,迫使 齐景公 归还了以前侵夺的 鲁国 三邑,即此。《左传·定公十年》:“ 齐 人来归 鄆 、 讙 、 龟阴 之田。”此事亦载于史记·孔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或以“龟阴田”比喻归还的失地或失物。 清 程梦星 《归画行》:“ 秦 庭忍弃连城璧, 齐 人竟返 龟隂田 。”亦省作“ 龟阴 ”、“ 龟隂 ”、“ 龟田 ”。 唐 骆宾王 《上衮州崔长史启》:“佐 龟阴 而演化,务肃百城;辅 麟壤 以宣风,恩覃千里。” 清 吴伟业 《夜宿蒙阴》诗:“ 蒙岭 出泉茶辨性, 龟田 加火穀占年。” 吴翌凤 注:“ 龟山 北有沃壤,所谓 龟隂 之田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韵》:“ 龟隂 人去少, 舒口 雁来迟。”
《漢語大詞典》:鳗井(鰻井)
(1).古井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龟山 。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孤岫龟形在,深泉 鰻井 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 越州 应天寺 有 鰻井 ,在一大磐石上,其高数丈,井纔方数寸,乃一石窍也,其深不可知。 唐 徐浩 诗云‘深泉 鰻井 开’,即此也。其来亦远矣。”
(2).古井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明一统志·镇江府:“ 鰻井 ,在 甘露寺 内,昔有僧 妙机 者栖禪於此,乏水,浚井於山,得鰻鱼二,因名。”
《漢語大詞典》:晴川阁(晴川閣)
古阁名。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龟山 东麓,隔 江 与 黄鹤楼 相对。 明 建。 唐 崔颢 《黄鹤楼》有“晴川歷歷 汉 阳 树”句,阁名本此。
《漢語大詞典》:龟阴田(龜陰田,龜隂田)
指山东 龟山 北面的土地。 春秋 鲁定公 十年(公元前500年), 鲁国 在 孔子 帮助下,迫使 齐景公 归还了以前侵夺的 鲁国 三邑,即此。《左传·定公十年》:“ 齐 人来归 鄆 、 讙 、 龟阴 之田。”此事亦载于史记·孔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或以“龟阴田”比喻归还的失地或失物。 清 程梦星 《归画行》:“ 秦 庭忍弃连城璧, 齐 人竟返 龟隂田 。”亦省作“ 龟阴 ”、“ 龟隂 ”、“ 龟田 ”。 唐 骆宾王 《上衮州崔长史启》:“佐 龟阴 而演化,务肃百城;辅 麟壤 以宣风,恩覃千里。” 清 吴伟业 《夜宿蒙阴》诗:“ 蒙岭 出泉茶辨性, 龟田 加火穀占年。” 吴翌凤 注:“ 龟山 北有沃壤,所谓 龟隂 之田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韵》:“ 龟隂 人去少, 舒口 雁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