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蛔虫症(蛔虫症)  拼音:huí chóng zhèng
病名。人体感染蛔虫而得的疾病。有脸色苍白、消瘦无神、精神不振、腹痛便秘、腹泻呕吐等症状。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服用驱虫剂。
《国语辞典》:低靡  拼音:dī mǐ
颓丧不振。如:「看他一副低靡的样子,大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分类:颓丧不振
《国语辞典》:滴滴蹬蹬  拼音:dī dī dèng dèng
形容精神涣散不振,走起路来脚步凌乱的样子。元。戴善甫《玩江亭》第三折:「这的是前街后巷,滴滴蹬蹬马和牛。这的是恋酒迷花,风风魔魔下场头。」也作「滴滴邓邓」。
《国语辞典》:闷淹淹(闷淹淹)  拼音:mèn yān yān
心情烦闷,精神不振的样子。元。程景初〈醉太平。恨绵绵〉曲:「泪漫漫介破琅玕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也作「闷厌厌」、「闷恹恹」。
《漢語大詞典》:鼓馁旗靡(鼓餒旗靡)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鋭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復进。”
《漢語大詞典》:不带音(不帶音)
即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
《漢語大詞典》:打蔫
(1).植物失水萎缩。 穆青 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年夏天天旱,棉叶开始打蔫。”
(2).形容精神不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一看哪个学生打蔫儿,就摸他们的额头:是不是发烧了?肚子疼啦?”《北京晚报》1984.2.9:“可我从来没看见她打过蔫,也不知她哪来的那么大劲头。”
《國語辭典》:带音(帶音)  拼音:dài yīn
发音时因声带的振动与否,使发出的音不同。声带振动的称为「带音」,不振动的称为「不带音」。普通话语音中,元音都是带音的。辅音中带音的是浊音,如l、m、n、ng、r等。不带音的是清音,如p、f等。也称为「带声」。
《國語辭典》:南风不竞(南風不競)  拼音:nán fēng bù jìng
南方楚国的音乐,乐声低沉微弱,从而知军队士气低落。《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后比喻竞赛失利。《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蒲,曰:『南风不竞』。」
《漢語大詞典》:黏黏糊糊
形容人行动缓慢,精神不振作。 杨朔 《北线》三:“这两人一个是 安国 的翻身农民,叫 李全喜 ,大耳朵,厚嘴唇,黏黏糊糊的,闷着头不大吭声。”
《國語辭典》:身心交病  拼音:shēn xīn jiāo bìng
肉体与精神都生病了。如:「那个人原先身体就羸弱,加上最近失业的打击,便身心交病起来。」
《國語辭典》:少气无力(少氣無力)  拼音:shǎo qì wú lì
精神体力虚弱不振。《西游记》第一八回:「那女儿认得是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
《漢語大詞典》:懒拖拖(懶拖拖)
亦作“ 懒妥妥 ”。 精神不振貌。 沙汀 《航线》:“带着唠叨和空空的肚皮,客人们又终于懒拖拖地望楼上拥去了。” 沙汀 《记贺龙》二五:“‘你们想想我们警卫连那些兵吧!’他接着说,随即装出一副萎靡神情,‘先都这么懒妥妥的,像就要打瞌睡。’”
分類:精神不振
《國語辭典》:没趣搭拉(沒趣搭拉)  拼音:méi qù dā lā
没趣得很。引申为垂头丧气。《孽海花》第二七回:「清帝点了点头,没趣搭拉的上朝去了。」
《國語辭典》:没情没绪(沒情沒緒)  拼音:méi qíng méi xù
情绪低落、没精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宁到家中,没情没绪,走进房中,只见浑家坐在床上。」《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哭了一场,没情没绪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