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幕(邊幕)
(1).指边地军营的帐幕。 明 徐渭 《送石府公之两淮盐使序》:“召商以中商庐於边,募游手者耕边田,聚边敛以输於边幕。”
(2).舞台装置。丝绒或绸布制成。装置于舞台的两侧,其数一至数道不等,与沿幕互成直角。它的作用是避免舞台两侧的非剧中人、物被观众看见,影响演出效果。《花城》1981年第1期:“然后,报幕员端正了一下自己的姿式,领先走出了边幕。”
《漢語大詞典》:侠毂(俠轂)
(1).指跟随在车子两侧担任护卫。亦指担任这种护卫的武装卫队。侠,通“ 夹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 隆昌 元年,为征南大将军……敕留 西楚 部曲助镇 襄阳 ,单将白直、侠轂自随。”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显达 密启 西昌侯 鸞 , 鸞 徵 显达 为车骑大将军;徙 子懋 为 江州 刺史,仍令留部曲助镇 襄阳 ,单将白直、侠轂自随。” 胡三省 注:“诸王有白直,有夹轂队。侠,读曰夹。”
(2).比喻追随在左右。《公羊传·哀公四年》“蒲社灾,何以书?记灾也” 汉 何休 注:“是后, 宋 事彊 吴 , 齐 晋 前驱, 滕 薛 侠轂, 鲁 卫 驂乘。”参见“ 夹轂队 ”。
《漢語大詞典》:夹毂队(夾轂隊)
南朝 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故名。宋书·海陵王休茂传:“夜挟 伯超 及左右 黄灵期 …… 余双 等,率夹轂队,於城内杀典籤 杨庆 。”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 宋 诸王有夹轂队,盖左右亲兵也,出则夹车为卫。”南齐书·焦度传:“补 晋安王 子勛 夹轂队主。随镇 江州 。”亦省称“ 夹轂 ”。南史·王华传:“ 文帝 未亲政事,悉委司马 张邵 …… 邵 性豪,每行来常引夹轂。”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何劳夹轂问华居, 柳市 南头去。”
《國語辭典》:门塾(門塾)  拼音:mén shú
家塾。周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闾巷门旁设有家塾,故称为「门塾」。
《漢語大詞典》:竹堑(竹塹)
两侧植竹的护城河。 唐 项斯 《赠金州姚合使君》诗:“城池连竹堑,篱落带椒坡。”
《漢語大詞典》:两塾(兩塾)
巷门两侧的房屋,古时庶民学舍所在。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两塾:“门侧之堂谓之塾。古者二十五家为閭,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左右师,坐於两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受教於塾。”
《漢語大詞典》:侠陛(俠陛)
在殿阶两侧侍奉。亦指在殿阶左右两侧侍奉的人。侠,通“ 夹 ”。汉书·叔孙通传:“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 颜师古 注:“侠与挟同。挟其两旁,每陛皆数百人也。” 宋 岳珂 桯史·隆兴按鞠:“一日,上亲按鞠,折旋稍久,马不胜勩,逸入廡间,簷甚低,触於楣。侠陛惊嘑失色。”
《國語辭典》:侠侍(俠侍)  拼音:jiá shì
在左右侍奉。《陈书。卷一八。韦载传》:「自梁代已来,其任踰重,出则羽仪清道,入则与二卫通直,临轩则升殿侠侍。」
分類:两侧侍奉
《國語辭典》:横头(橫頭)  拼音:héng tóu
长形椅凳的左右两边。《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大伯再三推辞,掇条凳子,横头坐地。」《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横头坐著一个少年,白净面皮,微微几根胡子,眼张失落。」
《漢語大詞典》:戟槊
亦作“ 戟矟 ”。 门戟和长矛。古代权贵家设在大门两侧的仪仗。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情上李相公十六韵》:“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宋史·舆服志二:“ 太宗 淳化 二年,詔诸道州、府、军、监奏乞鼓角戟矟。”
《國語辭典》:耳房  拼音:ěr fáng
正房两旁的小屋。《水浒传》第五回:「胡乱教师父在外面耳房中歇一宵。夜间如若外面热闹,不可出来窥望。」《红楼梦》第三回:「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國語辭典》:发髻(髮髻)  拼音:fǎ jì
一种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或颅后的发式。
《國語辭典》:肋骨  拼音:lè gǔ
人或其他脊椎动物胸壁两侧弓形的扁骨。以人为例,左右共十二对,前端经由肋软骨连接胸骨,后端连接脊柱,形成胸廓,上面七对直接接在胸骨,最下二对前端不相连,有保护胸腔内脏及控制呼吸的作用。
《国语辞典》:明轮(明轮)  拼音:míng lún
指装在船尾或船腹两侧具有划板的转轮,早期藉由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带动其旋转以推进船舶。
《国语辞典》:肠骨(肠骨)  拼音:cháng gǔ
位于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骼。左右各一,上缘略呈弓形,下缘与耻骨、坐骨相连而形成髋骨。也称为「髂骨」。
《國語辭典》:羊齿(羊齒)  拼音:yáng chǐ
植物名。鳞毛蕨科鳞毛蕨属,多年生草本。羽状复叶丛生,密生褐色大型鳞片。孢子囊群生于叶中部以上羽片背面,孢膜圆肾形。地下茎有毒,入药,用驱蛔虫。也称为「雁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