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阵门(陣門)  拼音:zhèn mén
军队列阵时所设的门户,可供人、马出入。《水浒传》第五四回:「宋江阵门开处,分十骑马来,雁翅般摆开在两边。」
分類:军营
《漢語大詞典》:鳖石
三国 魏 将领 邓艾 所建军营处。 元 袁桷 《入南城遇老医言山阳旧事因成十六韵》:“遗屯迷 鳖石 ,旧浴暗龙涡。”自注:“ 鳖石 , 邓艾 所筑。”
《漢語大詞典》:三大营(三大營)
明 永乐 时,京军分三大营,即:五军营,肄习营阵;三千营,肄习巡哨;神机营,肄习火器。续文献通考·兵二:“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於 永乐 时。”
《漢語大詞典》:圣营(聖營)
太平天囯 称自己的军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小子对他妖头説出关把路佩剑关刀白马,并带 朱锡琨 凡叔 ,是 朱八 ,与小子外甥 陈五 共三人,直向圣营逃入天朝,奏知千岁知情,不至虑望。”
《漢語大詞典》:左哨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衞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分類:五军军营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漢語大詞典》:阵纛(陣纛)
军营中的帅旗。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杨僕 船橦在, 蚩尤 阵纛隳。”
分類:军营营中
《漢語大詞典》:营具(營具)
军营中的用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各部队都自觉而严格地按照交接规定把营房、营具和大量物资和成套的医院设备无偿地移交给我们的亲密的战友-- 朝鲜 人民军。”《解放军报》1974.12.9:“课余时间修营具。”
《漢語大詞典》:右哨
明成祖 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明史·兵志一:“ 成祖 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参见“ 五军 ”。
分類:五军军营
《漢語大詞典》:五军(五軍)
(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漢語大詞典》:狗附
古代军营中的戒备设施。国语·晋语八“候遮扞卫” 三国 吴 韦昭 注:“昼则候遮,夜则扞卫。扞卫,谓罗闉、狗附也……又二十人为曹辈,去垒三百步,畜犬其中,或视前后、左右,谓之狗附。”
《漢語大詞典》:沟门(溝門)
营门。旧时军营门前例须掘沟,故名。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左右!沟门前覷者,等来时报復我知道。”
《漢語大詞典》:戈槛(戈檻)
兵器排列如槛。形容军营戒备森严。 唐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诗:“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 襄王 。”
《漢語大詞典》:历营(歷營)
巡视军营。周书·达奚武传:“因上马歷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者,往往挞之。”
分類:巡视军营
《漢語大詞典》:龙虎营(龍虎營)
后汉书·南匈奴传:“攻破京兆虎牙营。” 李贤 注:“虎牙营即京兆虎牙都尉也。《西羌传》云:‘置虎牙都尉於 长安 , 扶风 都尉於 雍 。’汉官仪曰:‘ 凉州 近 羌 ,数犯三辅,京兆虎牙、 扶风 都尉将兵卫护园陵’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后因以“龙虎营”指京都军营。 明 何景明 《诸将入朝歌》之二:“侍中独领 嫖姚 部,战马皆归龙虎营。”
分類:京都军营
《漢語大詞典》:辕堂(轅堂)
军营辕门内的空地。蒲剧《旧宗图》第二场:“中军听令!吩咐兵马司辕堂扎队,传出有请。”
《漢語大詞典》:营债(營債)
封建时代军营中一种高利贷款。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已有记载, 宋 以后史书所记更多。宋史·兵志七:“其弊有六:一曰上下率敛,二曰举放营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