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敷料  拼音:fū liào
用来清洁、保护伤口、吸收渗液及降低感染机会的纱布、纱布条、棉花球与棉垫等。使用前需确定敷料已经灭菌,以防止污染。
《國語辭典》:扎裹(紮裹)  拼音:zhá guǒ
打扮、妆扮。《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我放著我的女孩儿不会扎裹,我替你们白出的是甚么苦力!」也作「札裹」。
《国语辞典》:简易包扎法(简易包扎法)  拼音:jiǎn yì bāo zā fǎ
意外受伤时的急救方法。分为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两类。其主要目的在固定敷料、保护伤口、帮助止血和支托受伤部位。
《国语辞典》: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拼音:sān jiǎo jīn bāo zā fǎ
用三角巾的包扎来保护伤口的急救技术。分为头部、面颊带状、悬臂吊带等包扎法。
《国语辞典》:丁字带(丁字带)  拼音:dīng zì dài
一种主要用来包扎病人腰部及外阴部伤口的敷料,形如丁字或T型,也可由一般绷带做成。
《國語辭典》:绷带(繃帶)  拼音:bēng dài
包扎伤口或患处的布条,用柔软的纱布做成。
《漢語大詞典》:绑扎
捆扎;包扎:~行李ㄧ~伤口。
《漢語大詞典》:绑扎所(綁扎所)
指军队在战地特设的为伤员包扎、治疗的处所。 和谷岩 《枫》:“ 胡文发 用鼻子哼了一声,慢慢地说:‘到师后勤拉弹药,送到四一二高地绑扎所去。’”
《漢語大詞典》:绑带(綁帶)
(1).指包扎伤口的绷带。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伤兵们在头部、胳膊上或腿部裹着白净的绑带。”
(2).指绑腿。 魏国禄 《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首长叫他动员大家解绑带,结绳子,派会水的同志带着绳子的一端游过河。”
《漢語大詞典》:倒崩孩儿
接生婆把婴孩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对平素熟习之事一时失误。
《國語辭典》:胶布(膠布)  拼音:jiāo bù
涂有黏性物质的薄布状橡胶制品,可用以缠裹电线接头、黏合物品等。如:「他在纸箱的接缝处贴上一层胶布。」
《漢語大詞典》:鞬子
一种玩具。用布等把铜钱或金属片包扎好,然后装上鸡毛。游戏时,用脚连续向上踢,不让落地。 宋 时已有此。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小经纪:“象棋,鞬子,斗叶。”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 吴氏 字汇补:‘毽,抛足之戏具也。’……今京师为此戏最工,顶额口鼻,肩背腹膺,皆可代足。一人能兼应数敌,自弄,则鞬子终日绕身不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