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长官(長官)  拼音:zhǎng guān
1.上级官员。《管子。禁藏》:「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
2.官吏的泛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僧惊曰:『松滋李长官识否?』李君起,嚬蹙曰:『某先人也。』」
《國語辭典》:不义(不義)  拼音:bù yì
1.不合行为道德。《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不义而强,古人常有。」《三国演义》第八回:「吾与黄祖心腹之交,舍之不义。」
2.不合行为道德的事。《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漢語大詞典》:栽花
(1). 晋 潘岳 任 河阳 县令时,在县中满栽桃李,传为美谈。后因以“栽花”称扬县令。 清 陈维嵩 《秋霁·送江辰六之任益阳》词:“江山未老,又逢仙令栽花到。”
(2).指种痘。参见“ 栽花先生 ”。
《漢語大詞典》:栽花先生
指种痘的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五:“他们聘请了屯子里栽花先生做文书,他能写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屯子里的栽花先生说他一碰到清俊的妇女,眼睛就像受伤的老鸹:斜飞。”
分類:种痘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國語辭典》:凫舄(鳧舄)  拼音:fú xì
舄,鞋子。凫舄指会飞的鞋子。典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分類:县令典实
《國語辭典》:明府  拼音:míng fǔ
1.官府。《管子。君臣上》:「而君发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唐。尹知章。注:「府谓百吏所居之官曹也,立府必有明法,故曰明府之法。」
2.汉代对太守,唐代对县令的尊称。《后汉书。卷二七。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赞公少公》:「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西北。亦指 甘泉宫 。古代帝王祀神灵之地。史记·封禅书:“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汉书·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等》诗:“四圣 崆峒 迷大道,万灵风雨集 明廷 。”
(2). 汉 代人对县令的敬称。犹明公、明大夫。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篤 曰:‘ 篤 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李贤 注:“明廷犹明府。”此指 外黄 县令 毛钦 。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唐 人称县曰明府, 汉 人谓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未尝輒入明廷,何当指佞。”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國語辭典》:邑宰  拼音:yì zǎi
旧时对县令的尊称。《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二首之一》:「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宋。朱熹〈游白鹿洞〉诗:「自非贤邑宰,谁复此精舍。」也称为「邑侯」。
《漢語大詞典》:贤令(賢令)
(1).贤明的县令。汉书·沟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贤令兮为 史公 ,决 漳水 兮灌 鄴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清 查慎行 《喜晤蓝公漪》诗:“ 临卭 有贤令,犹足重 相如 。”亦为对县令的敬称。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贤令请起,天使将至,馆舍完备未曾?”
(2).山名。在 广东省 阳山县 北二里, 唐 韩愈 为 阳山 令,尝读书于此,有 读书岩 。又名 牧民山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广州府》
《漢語大詞典》:旌阳(旌陽)
指 晋 仙人 许逊 。 逊 曾任 蜀 旌阳 县令,故称。他曾学道于 大洞君 吴猛 ,后因 晋 室乱而弃官东归。相传于 东晋 孝武帝 太康 二年,在 洪州 西山 全家升仙而去。 宋 姜夔 《鹧鸪天》词序:“古枫, 旌阳 在时物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簿书作令休云俗, 勾漏 旌阳 俱是仙。”参阅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漢語大詞典》:作邑
(1).谓建筑都城。《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 崇 ,作邑于 丰 。” 郑玄 笺:“作邑者,徙都于 丰 ,以应天命。”《诗·大雅·文王有声》“ 镐京 辟廱” 毛 传:“ 武王 作邑於 镐京 。”
(2).做县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熊子复:“不相闻者几二十年,及改秩作邑满,造朝謁 光范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 叶顒 等荐 俞翊 为 饶州 守,言其作邑有声。”
《漢語大詞典》:守长(守長)
郡守县令等地方长官的统称。后汉书·吴汉传:“时 鬲县 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晋书·王浑传:“可令中书指宣明詔,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刑狱得无宽滥,守长得无侵虐。”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徧天下者,唯社稷与 孔子 为然。” 宋 曾巩 《湘冠》诗:“鸟蚁睢盱倚嵓险,此虏难胜端非今,较然大体著方册,唯用守长怀其心。”
《分类字锦》:传圣(传圣)
南史傅琰传仕宋为武康令迁山阴令并著能名二县皆谓之传圣
分类:县令
《國語辭典》:县长(縣長)  拼音:xiàn zhǎng
一县的行政首长,每隔四年改选一次,由县内公民投票选出。
《漢語大詞典》:铜墨(銅墨)
(1).铜印黑绶。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 雌栗靡 见杀状,夺金印紫綬,更与铜墨云。”北史·魏纪五:“刺史二千石铜墨已上,有讜言嘉谋,勿有所讳。” 宋 欧阳修 《送馀姚陈寺丞》诗:“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綰铜墨,各有遗爱。”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因亦以“铜墨”借指县令。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 吕延济 注:“铜墨,谓县令。” 唐玄宗 《戒县令敕》:“朕稽古前哲,寤寐全才,委之銓衡,慎择铜墨。” 清 冯桂芬 《赠资政大夫有庚吴公暨配邱太夫人合葬墓志铭》:“公之职十年铜墨,驥坂中息。”
分類:铜印县令
《漢語大詞典》:令录
宋 代指县令、录事参军一级的地方官吏。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初入令録之人,并可注録事参军。如无员闕可授,大县簿尉,仍赐令録之俸。”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十二:“ 宋 初,选人寄禄官凡四等……録事参军、县令,谓之令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