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常居
常经
定处
常所
常令
冗官
常守
常产
冗散
气体
支移
定踪
定本
常祀
定式
《漢語大詞典》:常居
(1).长期居留。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 太一 常居也。”汉书·晁错传:“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因请如来常居此窟,诸圣弟子恒受我供。”
(2).指固定的住所。后汉书·王符传:“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稟,班禄未定。”
《國語辭典》:常经(常經)  拼音:cháng jīng
1.固定不变的法律规章。《管子。问》:「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
2.亘古不变的规律。《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漢語大詞典》:定处(定處)
固定的居处。《诗·大雅·桑柔》:“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史记·殷本纪:“帝 盘庚 之时, 殷 已都 河 北, 盘庚 渡 河 南,復居 成汤 之故居,迺五迁,无定处。”孔丛子·儒服:“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宋 梅尧臣 《送苏子美》诗:“但欲寻名山,扁舟无定处。”
《漢語大詞典》:常所
固定的场所。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辩位》:“故位无常分,事无常所,非可以阴阳定也。” 宋 陈亮 《问答上》:“君臣有定位,听命有常所,非天下之人所得自制也。”
《漢語大詞典》:常令
(1).固定的法令。管子·七法:“常令不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姦吏胜。”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
(2).固定的节令。 唐 白居易 《赠友》诗:“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國語辭典》:冗官  拼音:rǒng guān
閒散无事的官员。《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唐。杜甫〈往在〉诗:「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也称为「冗员」。
《漢語大詞典》:常守
(1).谓固定职位。后汉书·百官志一:“ 明帝 初置度 辽 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官有常守谓之职,施有先后谓之序。”
(2).日常的职掌。隋书·经籍志二:“ 灵 献 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絶,各记闻见,以备遗亡。”
(3).谓素常遵行。隋书·房陵王勇传:“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國語辭典》:常产(常產)  拼音:cháng chǎn
1.恒产,固定的产业。汉。焦延寿《易林。卷四。大有之震》:「安居重迁,不去其亶,未来相闻,乐得常产。」宋。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谓士也。」
2.固定的物产。《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若夫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國語辭典》:冗散  拼音:rǒng sǎn
閒散。《抱朴子。外篇。广譬》:「或纳谗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晋书。卷四七。傅玄传》:「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
《國語辭典》:气体(氣體)  拼音:qì tǐ
1.物质三态之一。形状和体积不固定,会随容器而异,可充满整个容器空间,如空气即是。
2.有生命的现象。《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
《漢語大詞典》:支移
宋 赋税的输纳方式。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馀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 宋哲宗 时, 陕西 分三等,乡村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若非期限紧迫或战争急需,允许人户纳脚钱以免支移,成为变相加税。脚钱亦按等征收,且不断增重,甚至与正税相当。也有既不免支移,仍须添纳脚钱的。 宋 欧阳修 《原弊》:“今不先制乎国用,而一切临民而取之,故有支移之赋,有和糴之粟,有入中之粟,有和买之绢……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制》:“又忧年计之不足,则多为支移、折变以取之,民纳租税数至或倍其本数。”宋史·食货志上二:“岁赋之物,其类有四:曰穀,曰帛,曰金、铁,曰物产是也……其输有常处。而以有餘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
《漢語大詞典》:定踪
固定的踪迹,住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随着 李将军 东征西战,没个定踪,不觉已是六七年了。”《三侠五义》第五三回:“ 韩爷 説:‘丈夫以天地为家,焉有定踪?’”
《國語辭典》:定本  拼音:dìng běn
1.基本原则。
2.已校正审定的书籍。《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孙惠蔚传》:「臣今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录,欲裨残补阙,损并有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
3.唐太宗得王羲之所书兰亭真迹,刻于学士院。后因乱辗转移置,曾置于定州,故称为「定本」。宋。俞松《兰亭续考》卷一:「兰亭叙,世閒本极多,惟定本者最佳。」
《漢語大詞典》:定武石刻
即 定武 《兰亭》。亦兼指其拓本。 宋 高文虎 《〈兰亭博议〉序》:“又有旧藏 定武 石刻,亦设诸几席。”详“ 定武兰亭 ”。
分類:拓本
《漢語大詞典》:常祀
固定的祭祀。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礼不卜常祀。”新唐书·礼乐志一:“凡岁之常祀,二十有二。” 元 文矩 《题中庆学庙壁》诗:“素王万世师,国经有常祀。”
分類:固定祭祀
《漢語大詞典》:定式
(1).定规,成规。 晋 潘岳 《西征赋》:“士无常俗而教有定式。”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国忌行香斋僧:“ 晋高祖 天福 五年二月国忌日宰臣跪炉,百官依班序立,每忌日饭僧百人,永为定式始也。”金史·选举志二:“文资则进士为优,右职则军功为优,皆循资,有陞降定式而不可越。”《元典章·兵部三·给驿》:“如有典卖亲属人口,并听圆聚,价不追还,永为定式。”
(2).固定的样式,程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诸画装褫尺寸定式: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汉 人用韵参差, 沈约 《韵谱》,始为严整,《早发定山》尚用山先二韵,及 唐 以诗取士,遂为定式,后世因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一人口说,一人笔录,也成为译经的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