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下利  拼音:xià lì
古代祭祀时,主祭者的助手之一。《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
《漢語大詞典》:上利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曰上利。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司士三人执鱼腊肤俎,序升自西阶,相从入设俎。”
(2).古代堪舆家迷信之说,指安葬的好处所。旧唐书·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 汉 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
《國語辭典》:坟头(墳頭)  拼音:fén tóu
坟墓隆起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埋瘗(埋瘞)
(1).埋葬,埋藏。南史·贼臣传·侯景:“横尸满路,无人埋瘞。”旧唐书·韩思复传:“且天灾流行,埋瘞难尽。”
(2).谓湮没。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叙录》:“六经颠倒,乱於非种,圣制埋瘞,沦於雺雾。”
《漢語大詞典》:藁葬
亦作“藳葬”。 草草埋葬。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 西山寺 ,其后遂藳葬於 西溪 焉。”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分類:草草埋葬
《漢語大詞典》:收葬
收殓埋葬。三国志·魏志·王修传:“﹝ 王脩 ﹞遂诣 太祖 ,乞收葬 谭 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光武 使司徒 邓禹 收葬于 霸陵县 。”北史·赵贵传:“﹝ 赵贵 ﹞因请收葬 岳 。”
分類:收殓埋葬
《國語辭典》:陪葬  拼音:péi zàng
1.陪同死者一起下葬。如:「用活人陪葬死人,实在太残忍。」也作「殉葬」。
2.古时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称为「陪葬」。
《漢語大詞典》:没地
莫非,难道。《水浒传》第二三回:“休要胡説。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喫。”《水浒传》第二八回:“看你怎的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 阳穀县 去不成?”
分類:莫非难道
《漢語大詞典》:还葬(還葬)
把尸体运回故乡埋葬。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秋八月, 亮 疾病,卒於军,时年五十四,还葬 汉中 定军山 。”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寇莱公》:“公贬死於 雷州 ,詔还葬。”
《國語辭典》:迁葬(遷葬)  拼音:qiān zàng
迁移灵柩而改葬。《薛仁贵征辽事略》:「父母在浅土,未曾迁葬,孝服在身,远父母坟所,乃大不称心也!」《三国演义》第一○回:「又下令追寻董卓尸首,获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國語辭典》:活埋  拼音:huó mái
1.把活人或有生命的动物埋在土坑里。如:「秦始皇活埋了许多儒生,造成他坑儒的恶名。」《彭公案》第七一回:「我说的没理,你把我活埋了,我也死而无怨。」
2.陷害、诬赖。《金瓶梅》第七五回:「他活埋惯了人,今日还要活埋我哩!」
《國語辭典》:祖坟(祖墳)  拼音:zǔ fén
祖先的坟墓。《三国演义》第二九回:「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次早,雇了八个脚子,抬往祖坟安葬。」
《漢語大詞典》:县封(縣封)
古制庶人死后以绳束棺下穴覆土埋葬,称“县封”。《礼记·王制》:“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 郑玄 注:“县封,当为县窆。县窆者,至卑不得引紼下棺。” 孔颖达 疏:“庶人之丧贱,无碑繂。窆谓下棺,县绳下棺,故云县窆。”
《漢語大詞典》:收瘗(收瘞)
收殓埋葬。北史·魏纪五·静帝:“辛未,以旱故,詔京邑及诸州郡县收瘞骸骨。”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瘞之。” 清 黄宗羲 《大方伯马公救灾颂》:“其流棺遗骼散在原野河壖者,则在处收瘞之。”
分類:收殓埋葬
《漢語大詞典》:文冢
埋葬文稿之处。 唐 刘蜕 《梓州兜率寺文冢铭序》:“文冢者, 长沙 刘蜕 復愚 为文不忍弃其草,聚而封之也。”后用为典故。 宋 苏轼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高风倾石室,旧学鄙文冢。”
分類:埋葬文稿
《國語辭典》:殡葬(殯葬)  拼音:bìn zàng
出殡和埋葬。泛指丧葬相关事宜。如:「他最近请了丧假,忙著处理亲人的殡葬事宜。」《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请个地理先生,择地殡葬了王氏棺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