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班指
原是一种射箭用具,套在右手大指上,用以勾弦。后成为一种装饰品,多用玉或象牙制成。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上嘉公功,赏二品顶带,赐翎管班指诸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还有一对白玉花瓶;一枝玉镶翡翠如意;一个班指。”
《漢語大詞典》:场埒(場埒)
驰马射箭的有矮墙的场地。《魏书·高祖纪下》:“将於马射之前,先行讲武之式,可敕有司豫修场埒。”
《國語辭典》:靶子  拼音:bǎ zi
射击的目标。如:「他一箭便射中靶子。」
《漢語大詞典》:惊杨叶(驚楊葉)
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后以“惊杨叶”形容射箭的技艺精湛高明。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武威将军使中侠,少年箭道惊杨叶。”
《漢語大詞典》:较弩(較弩)
比赛射箭。 明 何白 《淮上归兴》诗:“南经 伍员 吹篪市,北眺 曹公 较弩臺。”
分類:比赛射箭
《漢語大詞典》:箭决
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的象骨套子,作为钩弦时保护手指之用。俗称扳指。《词人纳兰容若手简·致张纯修》:“箭决原付小力奉上,因早间偶失检察,竟致空手往还,可笑甚矣。”
《漢語大詞典》:诱射(誘射)
传授射箭的技能。仪礼·乡射礼:“不去旌,诱射。” 郑玄 注:“诱,犹教也。”
《國語辭典》:引而不发(引而不發)  拼音:yǐn ér bù fā
拉开弓弦而不射箭。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后用以比喻善于启发诱导,使其跟从学习,或准备妥当,伺机而行动。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李西涯问康斋以『下学上达』之义。康斋曰:『未论上达之妙,且言下学。』其言引而不发,至言也。」清。薛福成〈论俄罗斯立国之势〉:「沉机观变,引而不发。」
《國語辭典》:有的放矢  拼音:yǒu dì fàng shǐ
瞄准箭靶的中心射箭。比喻能对准目标做事。如:「你必须先做市场调查,再促销你的新产品,有的放矢,便容易成功。」
《漢語大詞典》:应弦而倒(應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彰 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晋书·杨济传:“猛兽突出,帝命 王济 射之,应弦而倒。”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异兽如飞星宿落,应弦不碍苍山高。”
《漢語大詞典》:引弦彄
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钩引弓弦的工具。周礼·夏官·缮人“抉拾” 汉 郑玄 注:“抉,谓引弦彄也……挟矢时所以持弦饰也。著右手巨指。”参见“ 佩韘 ”。
《漢語大詞典》:佩韘
(1).佩戴牙玦或玉玦。韘,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玉石制成。又叫“玦”,俗名“扳指”。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表示已成年。《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毛 传:“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
(2).佩戴的牙玦或玉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亲定陵寝:“﹝ 章皇 ﹞因自取佩韘掷之,諭侍臣曰:‘韘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
《漢語大詞典》:支左屈右
谓射箭时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势。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 养由基 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漢語大詞典》:檡棘
木名。木理细密而坚韧,古用作射箭的扳指。仪礼·士丧礼:“决用正,王棘若檡棘。” 郑玄 注:“王棘与檡棘,善理坚刃者,皆可以为决极,犹放弦也。”
《漢語大詞典》:佻身飞镞(佻身飛鏃)
只身射箭杀敌。形容杀敌英勇,视死如归。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瓚 誓命沉城,佻身飞鏃,兵尽器竭,毙于旗下。” 清 冯桂芬 《按察司金公墓志铭》:“临危不渝,佻身飞鏃。”
《漢語大詞典》:弦无虚发(弦無虚發)
谓射箭百发百中。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於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分類: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