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司马(司馬)  拼音:sī mǎ
1.职官名:(1)参见「大司马」条。(2)郡佐之属。魏晋时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为佐吏之属,具参谋性质。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称「司马」,其实不同。
2.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3.复姓。如汉代有司马迁、三国魏有司马懿。
《國語辭典》:中书(中書)  拼音:zhōng shū
1.宫中所藏的书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孔安国传》:「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2.中书令的简称。参见「中书令」条。
3.中书舍人的简称。参见「中书舍人」条。
4.中书省的简称。参见「中书省」条。
5.宋代的政事堂。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
《國語辭典》:中书君(中書君)  拼音:zhōng shū jūn
唐韩愈《毛颖传》的虚构人物。毛颖居中山为蒙恬所擒,献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后累拜为中书令,与上亲狎,上呼之为「中书君」。见唐。韩愈《毛颖传》。后用来指毛笔。宋。苏轼〈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
《國語辭典》:侍郎  拼音:shì láng
职官名:(1)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國語辭典》:本朝  拼音:běn cháo
君主时代称自己所处的朝代为「本朝」。《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失位,以谋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
《國語辭典》:翰林  拼音:hàn lín
1.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2.形容文翰之多如林。《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漢語大詞典》:翰林学士(翰林學士)
官名。 唐玄宗 开元 初以 张九龄 、 张说 、 陆坚 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 德宗 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和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 唐 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 北宋 翰林学士仍掌制诰。 清 代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清 末复置翰林学士,仅备侍读学士的升迁。
《國語辭典》:检校(檢校)  拼音:jiǎn jiào
1.查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那时贾涉适在他郡去检校一件公事,到九月方归。」
2.职官名。晋始设置,原为散官。唐宋有检校官,其官位高于正官。元以后为属官,元中书省有检校官,掌理检校公事文牍。明、清的检校官为低级办事官员。
《國語辭典》:侍读(侍讀)  拼音:shì dú
职官名。主掌教授诸王经书。南北朝、唐、宋诸王府,有侍读、侍讲的官吏。唐有侍读、侍讲等学士。宋、元、明有翰林侍读学士及侍读。清翰林院、内阁,亦有侍读学士及侍读等官。
《漢語大詞典》:使副
(1).副使,正使的属官。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契丹 历法与本朝素差一日, 熙寧 中, 苏子容 奉使贺生辰,适遇冬至,本朝先 契丹 一日,使副欲为庆,而 契丹 馆伴官不受。”
(2).指正使与副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若向者 高宗 朝,有外国贺生辰,朝贺赴筵,于殿上坐使副,餘三节人在殿廡坐。”
《漢語大詞典》:县人(縣人)
(1).古代遂之属官。一说即县正。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县人传之。” 杨伯峻 注:“县人, 杜 注云:‘遂属’。据周礼·遂人,五县为遂,地官亦有县正,县人或即县正。”
(2).同县之人。 清 王士禛 居易录:“ 任少京兆 弘嘉 ,字 葵尊 ,亦县人也。”
《國語辭典》:庶子  拼音:shù zǐ
1.嫡子以外的众子或妾所生的儿子。《仪礼。丧服》:「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礼记。内则》:「适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
2.职官名。太子宫官员之一。掌王族版籍。
《漢語大詞典》:宰官
(1). 周 代冢宰的属官。国语·晋语九“以随宰人” 三国 吴 韦昭 注:“宰人,宰官也。”
(2).泛指官吏。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如大年” 晋 郭象 注:“苟有乎大小,则虽大鹏之与斥鷃,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 唐 耿湋 《题惟干上人房》诗:“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想起俺家法门中,这个修持,象什么,好象如今宰官们的阶级从八九品巴到一二。”
(3).特指县官。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在 苏州 日,挽 吴县 令 贺吉人 云:‘……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國語辭典》:参议(參議)  拼音:cān yì
1.参与谋议。《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宋史。卷一二。仁宗本纪四》:「乙亥,诏武臣知州军,须与僚属参议公事,毋专决。」
2.职官名。元朝中书省、明朝布政使司和通政使司、清朝各部及民初高级军事机关都设参议。
3.今总统府、行政院、台湾省政府等都设参议,多为迁调资深人员或位置閒散人才而设,备咨询、顾问之用,有时亦襄助处理实务。
《國語辭典》:封人  拼音:fēng rén
职官名。周代设置,掌守帝王社坛与京畿疆界。《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论语。八佾》:「绎如也以成,仪封人请见。」
《國語辭典》:龙马(龍馬)  拼音:lóng mǎ
1.传说为伏羲氏所见的神马。《幼学琼林。卷四。制作类》:「龙马负图,伏羲因画八卦。」
2.骏马。唐。张籍〈离妇〉诗:「夫婿乘龙马,出入有光仪。」
《漢語大詞典》:属吏(屬吏)
谓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史记·高祖本纪:“乃以 秦王 属吏,遂西入 咸阳 。”汉书·夏侯胜传:“王怒,谓 胜 为祅言,缚以属吏。”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帝怒,以三司副使 范旻 、户部判官 杜载 、 开封府 判官 吕端 属吏。”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宋太宗》:“﹝ 孔守正 ﹞与 王荣 论边功於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
下属官吏。管子·立政:“﹝五属大夫﹞出朝不敢就舍,遂行至都之日,遂於庙致属吏。”新唐书·韩滉传:“ 玄佐 素惮 滉 ,修属吏礼。”《孽海花》第二六回:“只为 耿祝嘏 来京,骗了他属吏造币厅总办三万个新铸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