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牛蚁(牛蟻)
指病虚,恍惚。 宋 苏轼 《次韵朱光庭初夏》:“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新除病后聪。” 宋 范成大 《复作耳鸣》诗之二:“牛蚁谁知牀下鬭,鸡蝇任向梦中鸣。”亦喻指世事纷乱,是非难分。 宋 陆游 《蜀使归寄青城上官道人》诗:“世间牛蚁何劳问,输与云窗一粲然。”参见“ 牛鬭 ”。
《漢語大詞典》:牛斗
指牛宿和斗宿。传说 吴 灭 晋 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 雷焕 告诉尚书 张华 ,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 豫东 丰城 。 张华 派 雷 为 丰城 令,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持其一。 张华 被诛后,失所持剑。后 雷焕 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入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采照人。见晋书·张华传。后常用以为典。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剑没 丰城 ,气存牛斗。” 唐 杜甫 《所思》诗:“徒劳望牛斗,无计斸龙泉。” 元 萨都剌 《过延平津》诗:“神光射霄汉,牛斗为不明。” 何其芳 《忆昔》诗:“光芒万丈射牛斗,要把人间重铸成。”
《漢語大詞典》:牛斗(牛鬭)
1.谓牛相斗。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元 张雨 《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漢語大詞典》:梨花云(梨花雲)
墨庄漫录卷六引 唐 王建 《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瑶池 水光 蓬莱 雪,青叶白花相次发……落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无人为我解此梦,梨花一曲心珍重。”“梨花云”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后用为状雪景之典。 元 岑安卿 《二月二日大雪偶赋时寓州郭》:“空阶夜落雪一尺,起看万树梨花云。”参见参见“梨花梦”、“梨云梦”、“梨云”。
《國語辭典》:惝然  拼音:chǎng rán
失意不悦的样子。《庄子。则阳》:「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清。侯方域〈书昌黎潮州谢上表后〉:「盖士君子之自处,固有生死不难决绝,而落寞悲凉之际,反惝然不能自持者。」也作「惝恍」。
《漢語大詞典》:蓦蓦(驀驀)
恍惚不安貌。 宋 德祐 太学生《祝英台近》词:“倚危栏,斜日暮,驀驀甚情绪。”
《漢語大詞典》:昏朦
(1).昏蒙,昏暗。 郭沫若 《卷耳集·邶风静女》:“天色已经昏朦了,她还没有来。”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五:“三三两两的白色制服,点缀着昏朦迷离的原野。”
(2).形容神志恍惚的样子。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初夏的阳光,异常地能令人昏朦地起幻想。”
《漢語大詞典》:寄灭(寄滅)
或存或灭。犹言恍惚。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但恐羈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分類:恍惚
《漢語大詞典》:着摸(著摸)
(1).捉摸。朱子语类卷九五:“今人説‘易’,都无著摸。”
(2).撩拨;沾惹。 宋 毛滂 《粉蝶儿》词:“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3).折磨;捉弄。 宋 朱淑真 《减字木兰花·春怨》词:“佇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宋 朱淑真 《减字木兰花·夏夜有作》诗:“暑夕炎蒸著摸人,移床借月卧中庭。”
(4).约莫,恍惚。 宋 李石 《乌夜啼》词:“一回见了一回病,弹指误佳期。醉里懵腾泪洗,梦中著摸魂飞。”
(1).捉摸。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芸叟》:“《復斋漫録》:‘ 芸叟 尝评诗云…… 王介甫 之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人皆闻见,难可捉摸。’”
(2).撩拨;沾惹。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你看世间有这等的痴心汉子,实是好笑。正是:半牕花影模糊月,一段春愁着摸人。” 许政扬 校注:“着摸,撩惹、沾惹。”
《國語辭典》:腾云驾雾(騰雲駕霧)  拼音:téng yún jià wù
1.驾著云乘著雾,指在空中飞行。元。杨讷《西游记》第三出:「圣僧罗汉落水,水卒,你与我腾云驾雾,扛抬到金山寺前去者。」《西游记》第三○回:「他能知过去未来,他能腾云驾雾,宣他也进来,不宣他也进来。」也作「腾云」、「驾雾腾云」。
2.比喻奔驰疾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花园遇虎,一路上如腾云驾雾,不知行了多少?我自拚必死,被虎放下地时,已自魂不附体了。」《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只见那马双耳一竖,四脚凌空,就如腾云驾雾一般,耳边只听得唿唿的风声。」
《国语辞典》:蚊动牛斗(蚊动牛斗)  拼音:wén dòng niú dòu
古人殷仲堪的父亲病重虚弱时,恍惚听见床下蚂蚁走动的声音,以为是牛在相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后用以形容病重虚幻的情况。
《国语辞典》:呆住  拼音:dāi zhù
因受惊吓或突发情形而致使一时神志恍惚,未能立即有所反应。如:「他走进屋内,看到里面一片凌乱,顿时呆住了。」
《漢語大詞典》:忽忽悠悠
(1).形容神志恍惚。 谷峪 《强扭的瓜儿不甜》:“﹝她﹞脑子里发烧,忽忽悠悠,不知自己到了什么地方。”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赶她经过注射强心剂,忽忽悠悠缓醒过来。”
(2).形容悠闲。 梁斌 《播火记》三九:“这还用谁呢,自个儿赶吧!你坐在车上,忽忽悠悠,一会就到了。”
《漢語大詞典》:不皦不昧
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语出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復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愡恍。” 南朝 齐 王屮《头陁寺碑文》:“惟怳惟惚,不皦不昧,莫繫於去来,復归於无物。”
《漢語大詞典》:神迷意夺(神迷意奪)
谓精神迷乱,情思恍惚。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生归达一品意,返学院,神迷意夺,语减容沮,怳然凝思,日不暇食。”
《漢語大詞典》:迷漠
迷离恍惚。 潘漠华 《游子》:“一切,一切在迷漠的记忆里葬着的悲哀的影,都在他深沉而冰冷的心坎里。” 何其芳 《画梦录·墓》:“她有做梦似的眼睛常常迷漠的望着高高的天空,或是辽远的、辽远的山以外。”
分類:迷离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