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寻玩(尋玩)
推求玩味。 宋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别集类:“﹝ 元结 之文﹞譬古鐘磬,不偕於俚耳而可寻玩。” 清 陈维嵩 《霜叶飞·黄芽菜》词:“轻松纤软评春雪,此言殊耐寻玩。”
分類:推求玩味
《漢語大詞典》:宣究
(1).完备;详尽。汉书·地理志下:“ 汉 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 成帝 时 刘向 略言其地分,丞相 张禹 使属 潁川 朱赣 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著於篇。”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前寄书有未宣究,今且即答来语,一一陈之。”
(2).穷尽。谓深入推求。汉书·宣帝纪:“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於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 颜师古 注:“究,尽也。”
(3).泛指推求研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丁巳前辈 沈云蜚 先生馆选后,乞假归娶,逾年入都,以习国书故,僦屋隣余,欲彼此宣究。”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曼云先兄家传:“闭户读书,谢絶人事,於医卜堪舆之学,靡不宣究。”
《漢語大詞典》:根磨
彻底推求。 宋 欧阳修 《乞一面除放欠负》:“应诸般启倖隐陷税租,今日已前,已根磨出累年积欠数目。”
分類:彻底推求
《漢語大詞典》:推极(推極)
(1).推求穷究。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序:“而 雍州 从事忌 敦 勋効,推极小疵,非所以褒奬元功。”《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 宋 朱熹 集注:“致,推极也;知,犹知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2).达到顶峰。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何谓治世?教宗、政法、学术均能推极。”
《漢語大詞典》:推较(推較)
亦作“ 推校 ”。 推求考校。后汉书·左雄传:“ 雄 推较灾异,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徵。”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 仲治 所记。”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推校千古,无所与让。” 明 归有光 《〈洪范〉传》:“ 汉 儒不原 箕子 之意,规规然务离而析之,所以流为灾异之学,庶徵以天道人事相推较。”
分類:推求考校
《漢語大詞典》:宣考
普遍推求。汉书·律历志上:“唯陛下发圣德,宣考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以定大明之制,为万世则。”
分類:普遍推求
《國語辭典》:推索  拼音:tuī suǒ
推求探索。如:「四书五经的意旨,可由前人的注疏推索而得到。」
《漢語大詞典》:推察
推求省察。后汉书·邳彤传论:“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显;谋几初者,以理隐难昭。斯固原情比迹,所宜推察者也。” 唐 张怀瓘 《〈书断〉序》:“推察疵瑕,妄增羽翼。”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以材计其多寡,则文武之士以百千数,待明公之推察而收拊之。”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做父亲的这种苦心,我是很能够推察的。”
分類:推求省察
《漢語大詞典》:名察
谓据星名而观察推求。史记·历书:“盖闻昔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司马贞 索隐引 臣瓒 曰:“题名宿度,候察进退。” 宋 程大昌 考古编·黄帝合而不死:“既已得其终而復始之法,则星可推,歷可起,故曰‘名察度验’。‘名察’者,以星之名而考察其所次。”
《漢語大詞典》:溯溯(泝泝)
寒栗貌。《素问·刺要论》:“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慄。”
《漢語大詞典》:推绎(推繹)
推求寻绎。 梁启超 《敬告我同业诸君》:“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推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
分類:推求寻绎
《國語辭典》:摘句寻章(摘句尋章)  拼音:zhāi jù xún zhāng
1.读书只顾逐章摘录语句,而不深入研究义理。元。汤式〈一枝花。心怀雨露恩套。梁州〉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也作「寻章摘句」。
2.写作时,只知套用前人的章法、语词,毫无创意。如:「他那篇论文只是摘句寻章之作,怎会得奖呢?」也作「寻章摘句」。
《國語辭典》:望文生义(望文生義)  拼音:wàng wén shēng yì
穿凿附会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求了解词句正确的内容。《孽海花》第四回:「不论一名一物,都要有切实證据,才许你下论断,不能望文生义。」也作「缘文生义」。
《国语辞典》:推本溯源  拼音:tuī běn sù yuán
推求根本,找寻源头。形容探求事物的源头起因。如:「推本溯源,这件事应从改善人民的生活著手。」
《國語辭典》:寻章摘句(尋章摘句)  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
1.读书时只知摘录漂亮词句,而不深入研究。《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馀閒,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也作「摘句寻章」。
2.写作时,只知套用前人的章法、语句,而不讲究创造性。唐。李贺 南园诗十三首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也作「摘句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