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引比
(1).引为类比。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圣愕旋 河 犊引比,相 婴 拨 汉 纳 孔 轨。”
(2).援引比照。《明律·刑律·断狱断罪引律令》:“其特旨断罪,临时处治,不为定律者,不得引比为律。”
《國語辭典》:判例  拼音:pàn lì
法律上指判决的先例。法院对诉讼案件所为的判决,在以后遇有相同或类似案件时,仍引用此判决而为判决。则此一判决,即称为「判例」。也称为「判决例」。
《國語辭典》:引述  拼音:yǐn shù
引用叙述。如:「文章或书本里引述他人的话语,必须注明其出处或来源。」
《漢語大詞典》:举对(舉對)
援引其事以对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显 於十事尚不能全得,而 载 独举对无餘者,以汉书当时艺习者众,或 载 所专精。”
分類:援引对答
《漢語大詞典》:党引(黨引)
结党互为援引。 宋 欧阳修《朋党论》:“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分類:结党援引
《漢語大詞典》:援庇
援引庇护。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无朋友为臣吹嘘,无亲党为臣援庇。”
分類:援引庇护
《國語辭典》:有例可援  拼音:yǒu lì kě yuán
有先例可以援引遵循。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之于何蕃,司马温公之于范镇,有例可援。」
《漢語大詞典》: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
《漢語大詞典》:游引(遊引)
游扬援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安定太守汝南胡伊》:“ 柳下惠 不枉道以事人,故三黜而不去, 孔子 谓之不恭。今 绍 见贬,会以礼游引耳,其义不同於此。”
分類:援引
《漢語大詞典》:托物引类(託物引類)
谓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宋 苏轼 《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託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 軾 非其人也。”亦作“託物连类。” 明 王祎 《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其託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其引义止礼,足以感人不可遏之情。”
《漢語大詞典》:行事举例(行事舉例)
事无成法可循,援引旧例以行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行事举例:今朝廷行事,有法所不载者,必举例以行。然自 南朝 已始矣。”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行事举例不始于南朝:“ 吴虎臣 以行事举例始於 南朝 ,欲用 江夷 领詹事, 王淮 引 谢琰 之例以相格。不知周礼士师掌狱之八成, 汉 有决事比, 魏 有停年格,皆例也。”
《国语辞典》:引以为鉴(引以为鉴)  拼音:yǐn yǐ wéi jiàn
以某人或某事为警戒、借镜。如:「他受到的教训,大家可以引以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漢語大詞典》:繁称博引(繁稱博引)
谓广泛援引事例。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即所引诸人之诗,亦非其集中之杰出者,或第就其耳目所及而次第之,故不繁称博引也。” 清 曾国藩 《〈湖南文徵〉序》:“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國語辭典》:弹冠结绶(彈冠結綬)  拼音:tán guān jié shòu
弹冠、结绶,皆出仕之意。汉代王吉与贡禹为好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表示两人在官场上同进退。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后代乃以弹冠结绶比喻朋友间在仕途上互相提携。《醉醒石》第一四回:「至于名相忌,利相倾,几个弹冠结绶。未遇一场考,巴不得肩头硬,荐头狠,顾不得同好同窗。」
《漢語大詞典》:牵物引类(牽物引類)
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晋 康法邃 《〈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説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分類:援引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