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硌吱
象声词。多形容竹木器具和竹木结构建筑物在受挤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红楼梦第三八回:“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这竹子桥规矩是硌吱硌吱的。”
《國語辭典》:耳鬓厮磨(耳鬢廝磨)  拼音:ěr bìn sī mó
耳旁的鬓发相互摩擦。形容亲昵的样子。《孽海花》第三回:「爱林把椅子挪了一挪,和雯青耳鬓厮磨的低低说道:『我把他自己说的一段话告诉了你,就明白了。』」
《漢語大詞典》:动摩擦
接触物体之间保持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漢語大詞典》:发涩(發澀)
不滑润;摩擦时阻力大。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他觉得到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进了雨水,有点发涩。”如:轮轴发涩,该上油了。
《漢語大詞典》:滑动摩擦(滑動摩擦)
摩擦的一种。物体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其摩擦力较滚动摩擦大。
《國語辭典》:擦音  拼音:cā yīn
发音时,发音器官互相靠近,在口腔中形成缝隙,使气流挤过时产生强烈摩擦而成的音,称为「擦音」。如:注音符号中的ㄈ、ㄒ、ㄕ、ㄖ、ㄙ等。也称为「摩擦音」。
《國語辭典》:半元音  拼音:bàn yuán yīn
是一种摩擦似有似无的轻度擦音。发音时声带作均匀的颤动,口腔开度比擦音大些,但不到发元音时的那种开口度,是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一种音。也称为「半辅音」。
《漢語大詞典》:锭子油(錠子油)
黏度很低的矿物性润滑油。适用纱锭和各种负荷小、速度高的轴承和摩擦部分。
《國語辭典》:衬布(襯布)  拼音:chèn bù
缝制衣服时垫在衣领、两肩或裤腰等地方的布。
《漢語大詞典》:悴憏
象声词。衣服摩擦声。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婕妤:“感帷裳兮发红罗,纷悴憏兮紈素声。”
《国语辞典》:打击乐器(打击乐器)  拼音:dǎ jí yuè qì
是一种以敲、打、摇动、摩擦、刮等产生声音的乐器族群。为英语percussion的意译。主要分为有确定音高与无确定音高两种。现在一般西洋音乐常用的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大鼓、小鼓、三角铁、铃鼓、木琴、木鱼、响板等。而中国传统音乐中,也有不少打击乐器,如特磬、编磬、镛钟、镈钟、云锣、铙钹、大鼓、堂鼓等皆是。也称为「敲击乐器」。
《漢語大詞典》:起茧(起繭)
(1).体表因常承受重压或摩擦而生成硬皮。 艾芜 《南行记·我的旅伴》:“抬你妈的,肩膀皮都起茧了,还没抬够?”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
(2).比喻听得腻烦、讨厌。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翻来翻去还不就是说那些事,耳朵都听得起茧了。”
《漢語大詞典》:肉趼
即趼子。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又称老趼。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她整天要帮着 阿兴 在炭窑上做活,或者到深山里去砍回松柏柴来烧炭,十指磨成肉趼,腰身瘦削得像一根枯木桩子。”
《漢語大詞典》:挼摖
揉搓,摩擦。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咸杬子:“小人争鬭者,取其叶挼摖皮肤,輒作赤肿,如被伤,以诬赖其敌。”
分類:揉搓摩擦
《漢語大詞典》:三擦
指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制造的军事摩擦、人事摩擦和文化摩擦。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所谓‘三擦’,即在前面曾经大略谈过的军事摩擦,人事摩擦和文化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