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量敌(量敵)
估量敌情。孟子·公孙丑上:“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东观汉记·光武帝纪:“量敌校胜,阔达多大节,与 高帝 等。” 明 徐一夔 《〈郁离子〉序》:“其言详於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
分類:估量敌情
《漢語大詞典》:边堠(邊堠)
古代设置于边地以探望敌情的土堡。 宋 陆游 《叙州》诗:“须信时平边堠静,传烽夜夜到西楼。”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 卢询祖 斥脩边堠,作《长城赋》。”
《漢語大詞典》:列亭
古时排列在边境上侦察敌情的瞭望所。史记·匈奴列传:“筑城鄣列亭,至 庐胊 。” 张守节 正义:“亭,候望所居也。”
《國語辭典》:候车(候車)  拼音:hòu chē
等候搭车。如:「你每天花在候车的时间有多少?」
《漢語大詞典》:百楼(百樓)
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百,极言楼之高。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兵法,百楼不攻。” 宋 苏轼 《用前韵再和霍大夫》:“野阔横双练,城坚耸百楼。”
《漢語大詞典》:候道
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付紧急情况而修筑的道路。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乃自候道南奔。”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 王僧达 自候道南奔” 元 胡三省 注:“候道,伺候边上紧急之道也,今沿路列置烽臺者即候道。”
《國語辭典》:侦察(偵察)  拼音:zhēn chá
一种情报蒐集的手段。以侦测观察的方法,来获悉所需敌情、地形、障碍设施及工事等情形的情报资料。可分为地面侦察和空中侦察两种,包括目视、照相、电子、天候、放射线测量等方法。
《國語辭典》:侦骑(偵騎)  拼音:zhēn jì
侦察敌情的骑兵。
《漢語大詞典》:审敌(審敵)
审察敌情。 清 龙启瑞 《跋〈苏明允集〉后》:“ 明允 著几策二篇,首言审敌。”
分類:审察敌情
《國語辭典》:火铺(火鋪)  拼音:huǒ pù
1.古时瞭望敌情的岗亭。《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后汉纪三。高祖乾祐元年》:「乃偃旗卧鼓,但循河设火铺,连延数十里,番步卒以守之。」
2.旧称可供临时住宿休息的旅店。
分類:候望敌情
《漢語大詞典》:候奄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左传·成公十八年:“ 张老 为候奄。” 杨伯峻 注:“候奄即元候,亦即……候正。”左传·襄公十九年:“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国语·晋语七:“使 张老 为司马,使 范献子 为候奄。”
《漢語大詞典》:侦者(偵者)
侦探敌情的人。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二年:“ 汉 主 巖 用术者言,游於 梅口镇 避灾。其地近 闽 之西鄙, 闽 将 王延美 将兵袭之,未至数十里,侦者告之, 巖 遁逃仅免。” 王闿运 《储玟躬传》:“未至,侦者言寇数千已破县纵掠,势甚盛,未可敌也。”
分類:侦探敌情
《漢語大詞典》:斗楼(鬥樓)
亦作“鬭楼”。 一种供瞭望敌情用的活动建筑。一说即敌楼,城上的一种建筑,亦凭以望敌。后汉书·岑彭传:“横 江水 起浮桥、鬭楼,立欑柱絶水道,结营山上,以拒 汉 兵。”按,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九年引作“关楼”。 胡三省 注曰:“‘关楼’, 范 书作‘鬭楼’,犹今城上敌楼也。”旧唐书·李光弼传:“敌恃众直逼其城,以车二乘载木鹅、蒙衝、鬭楼、橦车随其后。”
《漢語大詞典》:断敌(斷敵)
料敌。判断敌情。
分類:判断敌情
《漢語大詞典》:候驿(候驛)
候坞和驿站。候坞,边境地区伺望敌情的土堡。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使謁者 郭璜 督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