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斗笋(鬥筍)
亦作“鬭笋”。
(1).谓连接和拼合榫头。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报恩塔:“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甎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摺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鬚眉不爽忽,鬭笋合缝,信属鬼工。”
(2).比喻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阮圆海戏:“余在其家,看《十错认》《摩尼珠》《燕子笺》三剧,其串架鬭笋,插科打諢,意色眼目,主人细细与之讲明,知其意味,知其指归,故咬嚼吞吐,寻味不尽。”《三侠五义》第九四回:“书中有缓急,有先后。敍事难,鬭笋尤难。必须将通身清理,那里接着这里,是丝毫错不得的。”
亦作“鬭笋”。 见“ 斗笋 ”。
《国语辞典》:仿拟(仿拟)  拼音:fǎng nǐ
文学作品对前人作品的摹仿。如扬雄的〈反离骚〉,即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成。
《國語辭典》:范本(範本)  拼音:fàn běn
作为学习、模仿的样本。如:「草书范本」、「作文范本」、「日本京都是以唐代长安城为范本所打造的城市。」
《漢語大詞典》:写境(寫境)
指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小说之中,凭空写境的文字很多,对于其中人物的行动,常发生着有力的效果。红楼梦中于写 黛玉 的死时,不是兼写着 瀟湘馆 的竹声与空中的雨声等等吗?”
《國語辭典》:伏笔(伏筆)  拼音:fú bǐ
写作时为下文预先安排情节发展线索的笔法。如:「这几句话很重要,是为后面情节发展的伏笔。」
《國語辭典》:场面(場面)  拼音:cháng miàn
1.场合、局面。《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头一件得帮助你中个举人,会上个进士,点了翰林,先交代了读书这个场面。」
2.表面的排场。《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要撑这个场面,除非有个大阔人的靠山,人家方不能鄙薄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又算定到了那天,有几个客来,屈著指头,算来算去,什么都有了,连外国人都可以设法请几个来撑持场面,炫耀邻里。」
3.称旧戏剧中奏乐的文场和武场。文场指管弦乐器,武场指打击乐器。
4.一种影片结构形式。将若干个镜头进行有意义的安排,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思想。
《國語辭典》:明线(明線)  拼音:míng xiàn
指电线之布放为可见的线路。相对于明线,暗线是将电线布放在如墙内或天花板上。如:「室内配电线通常有明线、暗线之分。」
《國語辭典》:主角  拼音:zhǔ jué
1.文艺作品或戏剧、电影等表演中的主要角色。
2.主要人物。如:「他是整个事件的主角。」
《國語辭典》:文学语言(文學語言)  拼音:wén xué yǔ yán
1.通行全国,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也称为「标准语」。
2.文艺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
《國語辭典》:标准语(標準語)  拼音:biāo zhǔn yǔ
通行全国,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如我国的国语。也称为「文学语言」。
《國語辭典》:乡土文学(鄉土文學)  拼音:xiāng tǔ wén xué
带有地方色彩的文学作品。如描写纯朴的乡土人物、乡土故事及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作品皆是。
《国语辞典》:率尔成章(率尔成章)  拼音: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不经思索,下笔成文。形容文学作品粗疏、草率、不细心。《唐语林。卷二。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三。醉吟先生》:「又有句云:『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人谓先生率尔成章,予谓先生的然有理。」
《国语辞典》:情景交融  拼音:qíng jǐng jiāo róng
情感与景象交相融合为一体。多指文学作品而言。如:「这首诗情景交融,极为感人。」
《国语辞典》:贵族文学(贵族文学)  拼音:guì zú wén xué
仅供少数上流社会人士欣赏的文学作品。大都讲究辞藻,崇尚雕琢,与庙堂文学颇为接近。
《国语辞典》:海洋文学(海洋文学)  拼音:hǎi yáng wén xué
以海洋为背景或题材的文学作品。如《老人与海》、《鲁宾逊漂流记》等。
《国语辞典》:菊老荷枯  拼音:jú lǎo hé kū
菊花老了,荷花枯了。文学作品中以菊花、荷花由新鲜到枯老,比喻女子容貌衰老。明。沈采《千金记》第四五出:「辜负却桃娇柳嫩三春景,挨尽了菊老荷枯几度秋。」《群音类选。清腔类。卷一。八声甘州。如醉似痴词》:「当初共约芙蓉帐里,到如今菊老荷枯犹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