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方内(方內)  拼音:fāng nèi
四方之内,即国内。《史记。卷一○。孝文本纪》:「方内安宁,靡有兵革。」三国魏。钟会 檄蜀文:「今边境又清,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
《國語辭典》:方法  拼音:fāng fǎ
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行的方式和步骤。《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怎么不知道,他也想在这里面发几个钱的财,只是没有方法。」《老残游记》第一回:「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铜斗(銅斗)
(1).亦作“ 铜枓 ”。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记·赵世家:“﹝ 襄子 ﹞请 代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 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 孟东野 当时适有铜器,其状方如斗,而 东野 特以贮酒而饮,又击之以和歌声,故自形于诗句。” 清 陈维嵩 《水调歌头·赠西陵周勿庵》词:“拍手唱铜斗,蹋地舞迴波。”
(2).铜制的量器。隋书·赵煚传:“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 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 建德 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 唐 苏颋 《壠上记·铜斗》:“有人开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铜斗,有柄。 文帝 以访朝士。 何承天 谓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前汉·王莽传曰:‘铸威斗,以铜为之。’盖厨人操铜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厌胜之器也,皆非饮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二折:“自来不曾见这样财主,家私铜斗般,气量芝蔴大。”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铜斗儿》引 童斐 元曲选注:“铜斗, 元 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
《漢語大詞典》:方田
(1).古九章算术之一。即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 汉 郑玄 注:“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隋书·律历志上:“所谓率者,有九流焉:一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
(2).指 宋 初所行之屯田守边制。其田方形,故称。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上方考古道,兴方田,俾封疆之臣,修耕战之备。”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开禧元年:“ 王阮 有文武干略,尝知 濠州 ,请復 曹瑋 方田、 种世衡 射法,日夜守备。”按,玉海卷一七六:“﹝ 端拱 二年﹞内出手詔諭边将曰:‘朕今立法令,缘边作方田,已颁条例,量地里之远近,列置塞栅。此可以限其戎马,而大利我之步兵也。’”
(3).指 宋 王安石 所行之方田法。宋史·王安石传:“﹝ 王安石 ﹞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参见“ 方田法 ”。
《漢語大詞典》:方田法
宋 王安石 所行新法之一。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根据土质肥瘠分等定税。宋史·食货志上二:“ 神宗 患田赋不均, 熙寧 五年重修定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漢語大詞典》:方领(方領)
(1).方形衣领。《礼记·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 汉 郑玄 注:“袷,交颈也。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 夏炘 学礼管释·释深衣对襟:“深衣之领为四角,每角二寸,四角共八寸……四角成矩形,故曰方领。”后汉书·马援传:“ 勃 衣方领,能矩步。”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颈下施衿领正方,学者之服也。”
(2).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言之害,靡独商受之,农受之,工受之,童子受之,今之服方领、习矩步者皆受之矣。”
《國語辭典》:图记(圖記)  拼音:tú jì
铜质的方形印章。清代官府颁授给领队大臣及八旗佐领等官使用。由礼部铸印局按一定的规制铸造,后来民间的书籍帐册也使用图记,但不拘形式,也不一定以铜为质地。
《漢語大詞典》:筐筥
筐与筥的并称。方形为筐,圆形为筥。亦泛指竹器。诗·周颂·良耜:“或来瞻女,载筐及筥。” 郑玄 笺:“筐筥,所以盛黍也。”左传·隐公三年:“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宋 苏轼 《雨后行菜圃》诗:“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未任筐筥载,已作杯盘想。”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漆、陶、铁、筐筥……盐酒、笔楮使相当;其名田者赋於官亦用是。”
《漢語大詞典》:方足
(1).方形的脚。常与“圆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参见“ 圆首方足 ”。
(2).指马之类动物的脚。亦借指马之类动物。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圆蹄方足,躑躅在郊,风啸电奔,声遨处囿。”
《國語辭典》:圆首方足(圓首方足)  拼音:yuán shǒu fāng zú
人皆头圆足方,故用以代称人类。《北史。卷七一。隋宗室诸王传。炀帝三子传》:「圆首方足,禀气食毛,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隋书。卷一。高祖纪上》:「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圆首方足,罔不乐推。」也作「方趾圆颅」。
分類:人类绪言
《漢語大詞典》:方空
(1).方形的孔。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汉漏壶说》:“ 汉 器有丞相府漏壶与此形製同,而上有盖,盖有方空。”
(2).即方空縠。 宋 王安石 《和祖仁晚过集禧观》:“妍暖聊随马首东,春衫犹未著方空。” 清 吴伟业 《再观打冰洞》诗:“河伯娶妇三日眠,霜紈方空张轻烟。”参见“ 方空縠 ”。
分類:方空方形
《漢語大詞典》:方空縠
古代丝织物名。后汉书·章帝纪:“癸巳,詔 齐 相省冰紈、方空縠、吹纶絮。” 李贤 注:“方空者,纱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方目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 汉元帝 时,三服官扩大到各有织工数千人……专制冰纨、方空縠、吹纶絮等精细丝织物。”
分類:织物
《漢語大詞典》:水方
木制的方形盛水器。 唐 陆羽 茶经·四之器:“水方,以椆木,槐楸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國語辭典》:箧衍(篋衍)  拼音:qiè yǎn
竹制的长方形箱子。《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
分類:方形竹箱
《國語辭典》:方鼎  拼音:fāng dǐng
方形的鼎。鼎的原始用途为炊具,古时餐具不齐全,饭菜煮熟了就著鼎吃,所以也用为盛食器。后来又常用鼎祭祀死者,作为祭器,以及用为宗庙中和朝会歃盟大典时的礼器。到了周代,鼎又有象徵国家权力的作用,视为传国重器。天子多以鼎赏记功臣的勋业,也常有人铸鼎铭述祖先的德善、传给子孙。鼎多为体圆、腹大、三足与两耳的容器,也有四足的方鼎。
《國語辭典》:欂栌(欂櫨)  拼音:bó lú
柱上承梁的短木。《淮南子。本经》:「标枺欂栌,以相支持。」唐。韩愈〈进学解〉:「欂栌侏儒,椳闑扂楔。」也称为「斗拱」。
《漢語大詞典》:方底
盛书简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中黄门 田客 持詔记,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 颜师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方底,盛书囊,形若今之算幐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光武 崩,大行在前殿, 荆 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 李贤 注:“方底囊,所以盛书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田山薑 ﹞比督学 江 南,舁以肩舆,从两驴,载衣裳一箱,五经子史两方底。”
《國語辭典》:方格  拼音:fāng gé
1.正方格子。如:「我们在地上画了方格,准备用来玩跳房子的游戏。」
2.品格方正。《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傅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