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华素(華素)
(1).华丽与朴素;奢华与俭朴。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姿非定容,服无常度,两宜欢顰,俱适华素。”《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由来华素,已具上简,每欲存衷,意虑不周,或有乖当。”
(2).指贵族与庶民。 南朝 梁 裴子野 《宋略·选举论》:“朝廷州里,学行是先,虽名公子孙,还齐布衣之伍;士庶虽分,本无华素之隔。”
《漢語大詞典》:材朴(材樸)
(1).资质朴素。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朴当为朴,朴者素也,言性本质素。”
(2).亦作“ 材朴 ”。未经雕饰的木材。《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朱熹 集注:“材,木中用者也。朴,未斵之质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材朴”。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则知威容下丽,羣生鲜瞻仰之因;材朴重琱,黎人有子来之地。”
《漢語大詞典》:素俭(素儉)
朴素俭约。北史·房彦谦传:“﹝ 房彦谦 ﹞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餘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陈书·孔奂传:“﹝ 殷綺 ﹞见 奂 居处素俭,乃餉衣一袭,毡被一具。”
分類:朴素俭约
《漢語大詞典》:谨素(謹素)
谨慎朴素。后汉书·胡广传:“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 明 徐祯稷 《耻言》二:“ 餘斋 曰:先府君言,持门户,有子孙者,必谨於风气之端……故世而才,易以成彦士;世而不才也,犹得谨素,存其家声。”
分類:谨慎朴素
《漢語大詞典》:脱素
(1).谓简易朴素。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及之官,时人谓其必当脱素从俭,而 栩 更乘鲜车,御良马,世始疑其始伪。” 李贤 注:“脱素,脱易简素。”
(2).脱去孝服。素,指白色的孝服。《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身上又不肯脱素穿色,説起议婚,便要寻死。”
《國語辭典》:素描  拼音:sù miáo
1.用单色描绘而不敷彩的画。画家为磨练基础用的石膏素描及人体素描,为探求绘画的构图与造形而用单色表现的草稿,都称为「素描」。常用木炭、铅笔、毛笔、钢笔等作为工具。
2.文艺作品中,对于人物或景物,用轻描淡写的文字叙述,而不十分渲染的笔法称为「素描」。
《漢語大詞典》:浑素(渾素)
朴素,不华丽。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砚则端石尚矣,不但质润发墨,即其体裁,浑素大雅,亦与文舘相宜。”
《漢語大詞典》:尘素(塵素)
指简陋朴素。南史·王俭传:“ 俭 寡嗜慾,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
分類:简陋朴素
《漢語大詞典》:淡朴(淡樸)
淡雅朴素。 王统照 《纪梦》:“她穿得很淡朴,浅蓝色的竹布褂上没有好多的缘饰,即连钮扣也是用布结成的。”
分類:淡雅朴素
《漢語大詞典》:粗朴(麤樸)
简陋质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起第宅,采椽麤朴,足避风雨。”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锺山:“祭品极简陋,硃红木簋、木壶、木酒罇,甚麤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鋏,黍数粒,东瓜汤一甌而已。”
分類:简陋质朴
《漢語大詞典》:敝素
破旧朴素。后汉书·鲍永传:“ 永 虽为将率,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
分類:破旧朴素
《漢語大詞典》:朴洁(樸潔)
朴素整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 吕无病 ﹞年约十八九,衣服朴洁,而微黑多麻,类贫家女。”
分類:朴素整洁
《漢語大詞典》:原始宗教
指原始时代的朴素宗教。存在于尚不具有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原始宗教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他们还无法有效地制服自然界的时候在精神世界中的幻觉。”
《漢語大詞典》:衣无二彩(衣無二綵)
犹言衣不重采。形容衣着朴素。后汉书·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絶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綵。”
《國語辭典》:衣不曳地  拼音:yī bù yì dì
衣服短小,不拖曳在地。形容衣著朴素无华。《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曰》:「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惟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